采诗的拼音、解释、组词
采诗的简介:
cǎi shī
1.搜集民歌。唐白居易诗题:"裴侍中晋公出讨淮西时﹐过女几山下﹐刻石题诗……故居易作诗二百言﹐继题公之篇末﹐欲使采诗者﹑修史者﹑后之往来观者﹐知公之功德本末前后也。"
1.搜集民歌。唐白居易诗题:"裴侍中晋公出讨淮西时﹐过女几山下﹐刻石题诗……故居易作诗二百言﹐继题公之篇末﹐欲使采诗者﹑修史者﹑后之往来观者﹐知公之功德本末前后也。"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周代官府定期派人到民间采集各地诗歌,以观民情风俗,作为施政的参考。《汉书.卷三○.艺文志》:「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采诗》并非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或词条,而是一种古代文化活动。它指的是古代官府派专人到民间去收集民歌、乐曲和诗歌等,以了解民间疾苦和习俗风情的一种行为。这一制度在周朝时期尤为著名,称为“采诗官”制度,在《诗经》中就有详细记载。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古代中国,尤其是西周,为了更好地掌握民间的风土人情、百姓的生活状态以及反映社会状况的艺术作品(如民歌),设立了专门采集这类信息的机构和人员。
- 目的与意义:
- 政治决策参考:通过收集民间的诗歌和歌曲来了解民众的心声,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 文化传承与发展:丰富了古代文化宝库,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 民风教化作用:部分采集来的作品会用于教育、训导等目的。
- 实施方式:
- 定期派遣官员深入民间进行实地考察;
- 遇到重大事件时也会临时组织力量进行特别的诗歌采录活动。
造句
- 这种“采诗”制度在古代社会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据史料记载,周朝时期设有专门负责“采诗”的机构,这表明当时统治者很重视民间的声音。
- 西周的“采诗官”不仅收集了大量反映民间生活的诗歌作品,还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诗经》中的许多篇章就是通过“采诗”的方式获得并整理编辑而成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与人文精神。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采诗”被视为一种了解民情、体察民意的重要手段之一。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