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辱子的简介:
rǔ zǐ
1.蔑称。犹小子。 2.犹言不肖子。
1.蔑称。犹小子。 2.犹言不肖子。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辱没门风的子弟。《三国演义》第三七回:「辱子!飘荡江湖数年,吾以为汝学业有进,何其反不如初也?」
词语“辱子”在古文中使用较多,主要用来指儿子对父亲造成了羞耻或伤害。这是一种谦辞,常用于自谦之词,表示自己儿子的行为让长辈感到不光彩、愧疚。
详细解释
- 释义:辱子通常用于父母对自己孩子的自谦之词,在古代语境中较为常见。
- 用法:这类词语多在正式或书面语中使用,表明说话者有自责之意,并非直接指责儿子的行为不当。常用来表达“愧对先祖”、“愧对父亲母亲”的情感。
造句
- “辱子不才,辜负了父王的厚望,今日定要誓死效忠。”——在描述一个年轻人向父亲许下誓言时使用。
- “辱子无知,触怒皇恩,望陛下宽恕。” ——用于臣子表达自己的不当行为,希望得到君主谅解的情境中。
- “辱子多有不才,愧对先祖,愿从今以后勤勉自修。”——用以描述个人或家庭成员在某方面不足时的自我反省和决心改正的话语。
- “辱子之行,实不敢当此尊称,望父亲恕罪。”——在一个儿子面对父亲的赞誉或其他荣誉时,出于谦逊而表达拒绝或接受的态度。
- “辱子虽愚钝,但定会努力弥补,不负父母亲恩。” ——描述子女决心改正错误、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决心。
请注意,“辱子”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上述句子主要基于古代语境创作。在实际应用中,更多的是使用更为直接或现代的表达方式来传达类似的意思。
分词解释
辱
rǔ
1 羞耻:羞~。耻~。2 使受到羞耻:~骂。侮~。折~。3 谦辞,表示承蒙:~承。~赐。4 玷污,辜负:~没(mò)。~命。玷~。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