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的拼音、解释、组词

太史的简介:

tài shǐ
1.官名。西周﹑春秋时太史掌记载史事﹑编写史书﹑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和天文历法等。秦汉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时星历。魏晋以后﹐修史之职归著作郎﹐太史专掌历法。隋改称太史监﹐唐改为太史局﹐宋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元改称太史院。明清称钦天监;修史之职归之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 2.复姓。汉末有太史慈。见《三国志》本传。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职官名。编载史事兼掌天文历法。秦汉称为「太史令」。魏晋以后,修史之职转归著作郎,太史则专掌历法。隋改为太史监,唐改为太史局,宋则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元改名太史院。明清改为钦天监,修史之职则归于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

太史》这个词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指代的是官职名称,特指负责编撰史书、记录历史事件和维护国家记忆的重要官员。在不同的朝代,“太史”一词可能有不同的职责范围和地位。

详细解释:

  1. 职位特点太史通常被认为是朝廷中的史官,其主要任务是记录帝王的言行举止、重大事件等以供后世参考和研究。
  2. 历史背景:“太史”这一称谓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在古代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职位。秦汉以后,“太史令”的名称逐渐普及,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其职责范围也有所变化。
  3. 重要性与地位:作为记录历史的人,太史往往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尊重。

造句:

  1. “在古代中国,太史的职位至关重要,他们被赋予了记载国家大事的责任。”
  2. “古代的太史不仅负责编纂官方的历史文献,还常常参与其他重要的政务活动。”
  3. “他希望能够像古时的太史那样,通过记录下每一个细节来为后人留下真实的历史见证。”
  4. “尽管时代变迁,但作为历史文化的传承者,现代的研究机构和学者仍然扮演着类似‘太史’的角色。”
  5.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会看到关于太史如何秉笔直书、不畏权贵的故事。”

这些句子旨在展示“太史”这一词汇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重要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tài

1 过于:~长。2 极端,最:~甚。~平。3 高,大:~空。~学。4 很:不~好。5 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老伯。~夫人(旧时尊称别人的母亲)。

shǐ

1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历~。通~。断代~。近代~。世界~。文学~。~诗。~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坛。~评。~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不绝书。2 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太~。内~。3 古代官职:刺~。御~。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