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龙的拼音、解释、组词

铜龙的简介:

tóng lóng
1.铜制的龙形器物。(1)装饰品。《汉书.成帝纪》"太子出龙楼门"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张晏曰:"门楼上有铜龙,若白鹤﹑飞廉之为名也。"(2)喷水器。晋陆翙《邺中记》:"华林园中,千金堤上,作两铜龙,相向吐水,以注天泉池。"唐李绅《题法华寺五言二十韵》"龙喷疑通海,鲸吞想漏川"自注:"寺内有梁朝铜龙吐泉,铜鲸饮水,以注诸院。"(3)漏器的吐水龙头。亦借指漏壶。唐李商隐《深宫》诗:"金殿销香闭绮栊,玉壶传点咽铜龙。"明李东阳《送进士归省》诗:"宵辞禁漏铜龙尽,晓散朝行白鹭稀。" 2.清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铜制的龙形器物。

2. 以铜制成龙首形状的刻漏器或喷水器。晋.陆翙〈邺中记〉:「华林园中千金堤上,作两铜龙,相向吐水,以注天池。」唐.戴叔伦〈白苎词〉:「大家为欢莫延伫,顷刻铜龙报天曙。」

词语解释:《铜龙

定义与来源铜龙”通常指中国古代的一种金属铸制或锻制的兽形器物,尤其在汉代以后较为常见。这类器物大多具有装饰功能和象征意义,常常用于宫殿、陵墓等重要建筑中作为装饰或是陪葬品。

材质与形态铜龙”多以铜为材料制成,少数也有使用青铜(铜锡合金)制作的。其形态多样,有长颈细身的小型铜龙头像,也有体型较大、造型复杂的全身龙形雕塑。这些铜龙有的呈站立姿态,有的呈卧姿。

象征意义 在古代文化中,“铜龙”不仅是一种工艺品,也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存在,常常用来象征皇权与吉祥。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龙是至高无上的神兽,代表着权力、地位和财富。因此,将铜龙作为装饰或陪葬品,既体现了匠人的高超技艺,又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寓意。

使用场合 汉代以后的宫殿园林、皇家陵寝乃至贵族府邸等地方,常见到“铜龙”的身影。它们或是作为镇宅之宝摆放于门前以驱邪避凶,或是在特定节日庆典中供奉,亦或是作为重要陪葬品随同逝者入地下世界。

造句

  1. 宫廷中的豪华装饰 皇帝下令在宫殿中添置几尊铜龙作为象征吉祥与威严的装饰,使得整个宫殿更加宏伟庄重。

  2. 陵墓中的陪葬珍宝 汉武帝临终前特地制作了多座精美的铜龙作为自己的陪葬品,以求在死后继续庇护子孙后代。

  3. 民间传说与故事 在古老的民间传说中,有一条由无数铜龙守护的财宝洞穴,只有智勇双全的人才能找到并取得其中宝藏。

  4.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 小说《龙符》里描述了一枚被雕成铜龙头形的神秘符石,这枚符石在关键时刻能够帮助主人公获得转机。

  5. 现代设计灵感来源 现代设计师借鉴了古代铜龙的形象,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家居装饰品和艺术品,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也融入了一些创新元素。

分词解释

tóng

1 一种金属元素,富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都很强,它的合金是电气、机械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紫~(纯铜。亦称“红铜”)。青~。黄~。~矿。~器。~币。~臭(ch恥 )(指铜钱的臭味,用以讥讽唯利是图的人,如“浑身~~”)。~墙铁壁(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亦称“铁壁铜墙”)。

lóng

1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舟。~灯。~宫。~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点睛。~蟠虎踞。2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3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颜。~体。~袍。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