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蒺藜的拼音、解释、组词

铁蒺藜的简介:

tiě jí lí
1.蒺藜状的尖锐铁器。战时置于路上或水中﹐用以阻止敌方人马前进。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种古代军用的障碍物。以尖锐的三角形铁片联缀成串,形若草本植物蒺藜,通常布置于道路上或浅水中,用以阻止敌人的侵入。《武备志.兵诀评.六韬.虎韬.军用》:「狭路微径张铁蒺藜,芒高四寸,广八尺、长六尺以上,千二百具。」《水浒传》第四七回:「更兼死路里,地下埋藏著竹签、铁蒺藜。」也称为「渠答」。

2. 武器名。古代武侠所用的一种金属带刺的暗器。

词语解释

铁蒺藜(tiě jí lí)是一个名词,通常用来描述一种古代战争中常见的兵器。它属于投掷类武器之一种。

  • 结构与形态:类似于尖刺密集的铁质圆盘或环状物,装在可以投掷的杆子上。
  • 使用方式:主要用于防御和攻击,可以通过投掷或直接放置于地面上来设置陷阱,阻止敌人接近或穿越。
  • 历史背景:古代军队常用来布设战场,以增加敌人的行军难度或者削弱敌方攻势。

铁蒺藜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军事装备,在中世纪的欧洲和其他一些地区都有使用记录。它不仅能够为守城者提供保护,还能在战场上制造混乱,降低对方的行动效率。

造句

  1. 战争策略:“在战场上的每一个角落布设铁蒺藜,确保敌方军队无法轻易靠近我们的防线。”
  2. 文学创作:“随着夜幕降临,他们悄悄地将一排排铁蒺藜布置在了小路旁,只等敌人自投罗网。”
  3. 历史小说引用:“当年的骑士们,在攻城战中往往会在城墙下堆积大量的铁蒺藜,以阻止对方士兵冲锋。”
  4. 军事演习描述:“为了模拟古代战争场景,部队特意在训练场布置了一片铁蒺藜陷阱区,让新兵学会如何识别并避开这些危险物品。”
  5. 安全比喻: “如今,网络世界中也需要类似的‘数字铁蒺藜’来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不被侵犯。”

通过上述解释与造句,希望能更深入地理解“铁蒺藜”这一古代军事装备,并能在不同语境下灵活运用。

分词解释

tiě

1 一种金属元素,工业上用途极广,可以炼钢,可制各种器械,亦是生物体中不可缺少的物质。2 形容坚硬:~拳。~军。~骑。金戈~马。~汉。~蹄。~腕。3 形容确定不移:~铮铮。~的纪律。~证。4 形容刚正:~面无私。5 形容表情严肃:他总是~着脸。6 黑色:~骊。~青。7 兵器的代称:手无寸~。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