仄韵诗的拼音、解释、组词
仄韵诗的简介:
zè yùn shī
1.指韵脚用仄声字的旧体诗。古体诗不限平仄韵,故仄韵诗较多;近体诗用仄韵者很少。
1.指韵脚用仄声字的旧体诗。古体诗不限平仄韵,故仄韵诗较多;近体诗用仄韵者很少。
- AI解释
《仄韵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一种形式,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在传统的五言或七言诗中,平声字与仄声字(即除了四声中的平声以外的所有声调)交替使用来构成诗句的音韵美感。“仄”是指除平声之外的其他三种声调:上、去、入。
详细解释
- 基本规则:在五言或七言诗中,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要遵循一定的声律规则。对于五言诗而言,一、二、四、五字是平声,三、六、七个字应为仄声;而对于七言诗,则是一、三、五、七、九(若无九则以第五个字为准)字为平声,二、四、六、八、十个字应为仄声。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平”和“仄”是相对的,并非指音高绝对值。
- 变化与变体: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某些历史原因及地方方言的影响,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例外情况。
造句
-
春风又绿江南岸,(平声) 新月当歌别院门。(仄声)
-
风吹柳絮满长堤, 落日青山一杖藜。 (注意:这里的“落”是平声,符合五言诗的规则)
-
桃花依旧笑春风, 杏花微雨湿芳踪。
-
夜来风雨声,(平声) 花落知多少。(仄声)
-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注意:这里的“清”是平声,“石”是仄声,符合五言诗的规则)
这些诗句中,每个句子的最后一字都遵循了基本的仄韵原则。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实际创作来说,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情感表达来进行灵活运用。
分词解释
仄
zè
1 倾斜:~立。日~。2 狭窄:逼~。3 〔~声〕古汉语中“上声”、“去声”、“入声”的总称。4 心里不安:歉~。
韵
yùn
1 汉语字音中的元音或元音加收尾音,即声母以外的部分,或声母和介音以外的部分,称“韵母”。如“娘”niáng的韵母是iang,其中i是韵头,a是韵腹,ng是韵尾。~文(有韵律节奏的文学体裁,亦指用这种体裁写成的文章,包括诗、词、歌、赋等。区别于“散文”)。押~。~腹(韵母中主要元音)。~脚(韵文句末押韵的字)。~律(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的规则)。2 和谐而有节奏的:~白。琴~悠扬。3 风度,风致,情趣,意味:风~。气~。~味。
诗
shī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