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母印的拼音、解释、组词

子母印的简介:

zǐ mǔ yìn
指一大一小两个印章套合组成的印章。大者为母印,小者为子印,多有兽钮或龟钮,母印腹空纳子印,合成母抱子状。亦有母印钮作身,子印钮作首,合而成完整兽形者。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由大小两个或三个套合成一组的印章,通常大印做成母兽的形状,再将印的中腹挖空,使做成小兽状的小印藏于其中。因如此的形体似母兽拥抱子兽,故称为「子母印」。此种印章,始于汉代,盛行于魏晋六朝。也称为「套印」。

子母印》在中国传统工艺中特指一种印章形式,其中较大的称为“母印”,较小且形状与母印相同但内容不同的称为“子印”。这种印体制作精巧,在古代常用于官方文件、文书契约的双重确认,以防止伪造。因为子印能和母印完美匹配使用,故称之为“子母印”。

详细解释

  • 母印:通常是较大的一方印章,上刻有完整的图案或文字。
  • 子印:则为较小的一方印章,内容通常与母印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当两枚印章同时盖在特定位置时,能够共同形成完整的信息或图像。

造句

  1. 这对子母印是明代的工艺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了古代防伪技术的智慧。
  2. 文档的最后一页上加盖了母亲和儿子各自的印章,形成了完美的子母印组合,证明这份文件是经过家族认可的。
  3. 在拍卖会上,这组保存完好的宋代子母印吸引了众多收藏家的目光。
  4. 古籍中提到的“双胞胎兄弟使用同一套子母印”,不仅显示了兄弟之间的亲密关系,还展示了古代印章技术的精妙之处。
  5. 为了增加文档的安全性,他决定采用传统的子母印方式来签名确认。

分词解释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

1 妈妈,娘:~亲。~性。~系。慈~。~忧(称母亲去世)。2 对女性长辈的称呼:姑~。舅~。3 雌性的,与“公”相对:~鸡。4 事物据以产生出来的:~国。~校。~音(元音)。5 一套东西中间可以包含其他部分的:螺丝~。子~扣。6 姓。

yìn

1 图章,戳记:~章。~玺。~记。~把子(亦喻政权)。2 痕迹:手~。指~。~子(a.痕迹;b.高利贷的一种,全称“~~钱”)。3 用油墨、染料之类把文字或图画留在纸、布、器皿等材料上:~刷。排~。~制。~发(fā)。4 彼此符合:~证。心心相~。5 外界事物反映在脑中所留下的形象:~象。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