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承的拼音、解释、组词

招承的简介:

zhāo chéng
1.招供承认。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承认罪状。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三折:「我替你把死尸骸送出汴梁城,随他拖到官中加烤打,我也拚的把杀人公事独招承。」《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知县又用起刑来,只得一一招承道:『去年某月某日,吕大怀著白绢下船,偶然问起缘由,始知被殴详细。』」也作「招认」。

招承》一词在古代文献中较少直接出现,但从其组成来看,“招”和“承”两字分别带有不同的含义。“招”,可以理解为吸引、召唤;“承”,则是接受、承受的意思。结合两者,可推测《招承》可能意指通过某种手段或方式去吸引并承接某件事物或某种状态。

不过,在一些文言文中,“招承”有时也被用来作为专有名词,比如在元代杂剧和明清小说中,有使用“招承”来命名角色或者情节结构的。它也可以引申为一种接纳、承认的态度或行为方式,表示愿意接受并承担某些责任或义务。

为了更贴近现代语境及提供更为具体的解释,我们将其理解为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即积极地去吸引和承接挑战、机遇等,意味着勇于面对困难,并准备好承担责任与付出努力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在个人发展、团队合作等方面尤为重要。

造句

  1. 在这次创业大赛中,他不仅积极参与项目招承,还主动提出了多个创新性的商业计划。
  2. 这个团队秉承“招承”理念,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成功承接了多项大型工程项目。
  3. 小王在新工作中的态度就是“招承”的典范,每当有新的任务下达时,她总是积极迎接挑战。
  4. 为了促进社区发展,他主动承担了组织活动和资源对接的重任,展现了一种“招承”的精神。
  5. 在公司战略规划会议上,管理层强调要秉持“招承”原则,在市场变化中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分词解释

zhāo

1 打手势叫人来:~唤。~呼。~手上车。2 用公开的方式使人来:~集。~收。~纳。~贤。~聘。~兵买马。3 应接:~待宾客。4 引来:~惹。~引。~揽。~致。5 承认自己的罪行:~供。~认。不打自~。6 同“着”。7 摇动:~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chéng

1 在下面接受,托着:~重。~受。2 担当,应允:~担。~当。~包。~做。~认。3 受到,蒙受:~蒙。~恩(蒙受恩泽)。4 继续,接连:继~。~平(指社会比较持久安定的局面)。~前启后。5 顺从,迎合:奉~。~颜候色(顺着别人颜色办事)。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