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天尤人的拼音、解释、组词
怨天尤人的简介:
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抱怨上天,责怪他人。比喻面对不如意时,一味地归咎客观环境,而不能自我检讨。语本《论语.宪问》。
2. 《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1>,知我者其天乎!」 〔注解〕 (1) 下学而上达: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学习,进而上知天命、晓达德义。
3. 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晚年致力整理古代典籍,并开平民教育之先河,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后世尊为「至圣先师」。《论语》一书是孔子应答弟子、时人以及弟子互相问答的话,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在〈宪问〉篇中,孔子感慨没有一个人可以了解他,人海茫茫,却觅无知己。但他认为自己在遭受挫折、失败时,能不埋怨上天,也不责怪别人。学习身边平常的事物,进而深知自然生灭演变的道理,而能随遇而安、通晓德义。这样对人生的了解,已经到达某个境界了,而这个境界一般人很难体会,也只有上天才会知道。后来《论语》原文的「不怨天,不尤人」演变为「怨天尤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面对不如意时,一味地归咎客观环境,而不能自我检讨。
1. 埋怨上天,怪罪他人。语本《论语.宪问》。【例】这件事的失败纯粹是个人的疏失,绝不可怨天尤人。
1. 语本《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怀恨上天,责怪他人。唐.韩愈〈答侯继书〉:「今幸不为时所用,无朝夕役役之劳……,既不得而怨天尤人者,此吾今之志也。」
《怨天尤人》是一个成语,其含义是指遇到问题或不如意的事情时,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把责任和错误归咎于外在因素(如天命、环境等),或者责怪他人。这种行为体现了对事情处理的消极态度。
详细解释
- 怨天:抱怨命运不公,认为是天生注定的结果。
- 尤人:指责别人,觉得是别人的错。
- 整体含义:指在遇到困难或不满时,不愿自我反思和承担责任,而是把原因归咎于外部条件或者他人。
造句
- 自从公司业绩下滑以来,他总是怨天尤人,对外部环境抱怨不已,却不愿意检查自身的工作态度。
- 在这次失败的考试中,她并没有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反而怨天尤人地指责老师出题太难。
- 小王在项目进展缓慢时,并没有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怨天尤人地埋怨同事工作效率低。
- 他的团队合作能力差,总是在抱怨队友不配合、领导安排不合理,自己却从未主动找过原因。
- 李经理面对工作中的问题,不是从自身出发进行改进和提升,反而整天怨天尤人,导致士气低迷。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怨天尤人”这一成语的使用场景以及其中蕴含的情绪色彩。
分词解释
yuàn
1 仇恨:~恨。恩~。宿~。~仇。~敌。~府(大家怨恨的对象)。~声载道。2 不满意,责备:埋(mán )~。抱~。~言。任劳任~。tiān
1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2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3 气候:~气。~冷。4 季节,时节:冬~。5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6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7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8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9 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yóu
1 特异的,突出的:~为(wéi )。~异。无耻之~。2 更加,格外:~其。3 过失:效~(学着别人做坏事)。4 怨恨,归咎:怨天~人。5 姓。rén
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2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