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的拼音、解释、组词

铜鼓的简介:

tóng gǔ
古代青铜打击乐器。由用作炊具的铜釜发展而成。流行于中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和东南亚一带,以中国出土最多。最早的铜鼓出现于春秋时期。大小不一,最大的直径在100厘米以上,最小的仅10多厘米;重量自数十斤至数百斤不等。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乐器名。属于打击乐器。用铜铸成的鼓,鼓腔中空无底,两侧有铜环耳,鼓面和鼓身多半有精致的纹饰。流行于中国大陆广西、广东、云贵、湖南等少数民族地区。【例】铜鼓是古代用做祭祀、赏赐及进贡的重器。

1. 乐器名,打击乐器。用铜铸成的鼓,鼓腔中空无底,两侧有铜环耳,鼓面和鼓身多半有精致的纹饰。此种打击乐器流行于大陆地区广西、广东、云贵、湖南、四川等少数民族地区。

词语《铜鼓》的详细解释

铜鼓(tóng gǔ)是一种古代的打击乐器,也是中国南方地区特有的传统器物之一。它主要流行于壮族、苗族、侗族等民族中,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

特点与构造

  • 材质和音色: 铜鼓以铜为材料制成,因其质地厚重,敲击时声音浑厚响亮。
  • 形状: 通常呈圆形或扁圆形,上有手柄以便于手持。底部较宽,顶部则逐渐向内收缩至较小的开口。

历史与文化意义

  • 历史起源: 铜鼓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经由不同地区的发展和演变。
  • 用途: 除了作为乐器外,在许多民族中还用作仪式器具、象征地位以及财富等。
  • 制作工艺: 制作铜鼓需经过复杂的铸造过程,反映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术水平。

文化价值

  • 铜鼓不仅是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与习俗的宝贵资料之一。

造句

  1. 每年壮族人民都会在节日里敲响铜鼓,以此庆祝丰收。
  2. 这个铜鼓由匠人精心铸造而成,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
  3. 在贵州某苗寨,年轻人常常用敲击铜鼓来表达对爱情的向往。
  4. 铜鼓上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展示了古代人民的艺术创造力。
  5. 当地博物馆展出了许多珍贵的铜鼓,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的窗口。

这些句子不仅体现了铜鼓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同时也展现了它在不同场合下的使用情景。

分词解释

tóng

1 一种金属元素,富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都很强,它的合金是电气、机械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紫~(纯铜。亦称“红铜”)。青~。黄~。~矿。~器。~币。~臭(ch恥 )(指铜钱的臭味,用以讥讽唯利是图的人,如“浑身~~”)。~墙铁壁(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亦称“铁壁铜墙”)。

1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乐(yuè)。~角(jiǎo)。大~。2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石~。3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吹。~噪。4 发动,使振作起来:~励。~动。~舞。一~作气。5 高起,凸出:~包。~胀。6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