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邪从正的拼音、解释、组词

弃邪从正的简介:

qì xié cóng zhèng
不再干坏事,走上正路。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改邪归正」。见「改邪归正」条。

2. 此处所列为「改邪归正」之典源,提供参考。 汉.应劭《汉官》(据《北堂书钞.卷五三.设官部.诸卿揔》引)卿1>,彰2>也,明也。言当背邪向正,彰有道德。 〔注解〕 (1) 卿:古代官员的名称。西周、春秋时,卿分为上、中、下三等。秦汉时期三公以下设有九卿。 (2) 彰:显著。

3. 此处所列为「改邪归正」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改邪归正」原作「背邪向正」。秦汉时期,在三公之下设有九卿。汉代的九卿分别为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东汉献帝时迁都于许,典章湮没,应劭于是缀集所闻,著成《汉官》(亦称《汉官仪》)一书,记述汉代典章制度及职官礼仪。应劭在提到「卿」这个官职时,认为它有彰显、光明之意,具有背弃邪道,趋向正路的作用,可以彰显国家的道德。后来「改邪归正」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改正错误的行为,返回正途。出现「改邪归正」的书证如《七国春秋平话.卷上》:「望大王改邪归正,就有道而去无道,则邦国之幸。」

1. 舍弃恶行,回归正道。《三国志.卷三三.蜀书.后主禅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也作「弃邪归正」。

词语解析

弃邪从正,是一个成语,意味着舍弃邪恶、错误的行为或思想,转向正确、正当的道路。这个词语不仅在道德层面有深刻的意义,还适用于个人行为选择和职业道路等方面。其字面意义是放弃不正确的方向(邪),转而跟随正确的方向(正)。

造句

  1. 他决定弃邪从正,告别了过去的赌博恶习,开始了一段新的生活。
  2. 自从公司高层提出弃邪从正的建议后,全体员工都积极改正错误,提升工作质量。
  3. 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弃邪从正的道路,决定好好学习,努力工作。
  4.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之后,她意识到需要弃邪从正,通过调整心态和方法来重新开始。
  5. 为了更接近自己的梦想,小李选择弃邪从正,戒掉熬夜习惯,保证充足睡眠,提高工作效率。

这些造句展示了“弃邪从正”这一成语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方式,既有个人生活的转变,也有职场发展的改变,生动地反映了该成语的广泛适用性及深邃含义。

分词解释

1 舍去,扔掉:抛~。遗~。~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世(超出世俗或指去世)。~养(父母死亡的婉辞)。~置不顾。~瑕录用。

xié,yé

1 不正当,不正派:~恶(è)。~念。~说。2 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寒~。风~。3 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中(zhòng)~。4 妖异怪诞:~魔。~术。5 同“ 斜 ”。

cóng,zòng

1 跟随:愿~其后。2 依顺:顺~。盲~。~善如流。3 采取,按照:~优。4 从事;参加:~业。~政。投笔~戎。5 由,自:~古至今。~我做起。6 跟随的人:侍~。仆~。7 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父(伯父、叔父的通称)。8 次要的:主~。~犯。9 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