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幌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挂幌子的简介:

guà huǎng zǐ
〈方〉①在商店门前悬挂表示所售货物的标志或象征营业的记号,如颜料店挂漆成五色的小棍,饭铺挂笊篱。②比喻某种迹象显露在外面:他刚才准是喝了酒,脸上都~了(指脸红)。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原指商店门首悬挂所售货物的招牌,现在常借指利用用某种好听的名义。如:「他请人赞助兴办文创事业是挂幌子,实际上是在敛财。」

2. 隐情外露。如:「他刚才准是撒了谎,脸上都挂幌子了。」

《挂幌子》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比喻做表面文章、装样子的行为。这个短语中,“挂”是指悬挂或展示的意思,“幌子”是一种挂在商店门前的布帘或者招牌,用于吸引顾客。但这里的“幌子”已引申为象征性的、不真实的形象。

详细解释: 1. 含义:指通过做表面文章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通常是借以掩饰真相或是自我包装。 2. 使用场景:多用于批评那些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实质内容的做法或行为。

五个造句:

  1. 他为了装模作样地迎接上级检查,专门挂了一个“文明单位”的牌子在门口,其实内部管理混乱不堪。
  2. 她虽然没有高学历,但总爱穿名牌衣服,挂一个看似专业的头衔,试图给同事留下良好的印象。
  3. 有些公司仅仅是为了面子工程,挂出各种奖项的证书,实际工作成果与荣誉相差甚远。
  4.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很多企业都热衷于挂幌子来吸引顾客的眼球,而不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5. 老王为了在退休前再风光一把,在单位门口挂了个“特级技师”的牌子,但其实他的技术水平并不符合这个称号。

以上例子展示了“挂幌子”一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分词解释

guà

1 悬吊:悬~。~图。~牌。~锄。~镰。~帅(掌帅印,喻居于领导、统帅地位)。披红~绿。~一漏万。2 牵记,牵连,牵累:牵~。记~。~念。~连。~累(连累)。3 登记:~号。~失。4 切断电话,也指打电话:给小张~个电话。5 钩住:衣服被钉子~住了。6 物体表面蒙上或糊着:脸上像~了一层霜。7 量词,多用于成套或成串的东西:一~珠子。

huǎng

1 〔~子〕a.商店门外的招牌或标志物;b.喻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假借的名义。2 帐幔,帘帷:“何时倚虚~,双照泪痕干?”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