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帖的拼音、解释、组词

换帖的简介:

huàn tiè/tiě/tiē
旧时朋友结拜为异姓兄弟时,交换写着姓名、年龄、籍贯、家世的帖儿:~弟兄。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朋友结拜为兄弟时,交换写著姓名、年龄、籍贯、家世的帖儿。《官场现形记》第三七回:「刘颐伯喜之不尽,立刻问过老太爷,把某年换帖的话告诉了陆老爷。」《文明小史》第七回:「当下二人话到投机,傅知府便一直的陪著他,两人还要拜把子换帖。」也称为「通谱」。

2. 订婚时男女双方彼此交换庚帖,称为「换帖」。

换帖》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来源于古代的一种社交习俗。在古代,尤其是在文人之间流行一种“订交”的方式,通过互换信物(如帖子、扇子等)来表示深厚的友谊或结为兄弟般的关系。这种行为类似于现在我们所说的“结拜”。而“换帖”则是指在这样的社交活动中交换各自的名片或者写有个人信息的纸片,以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详细解释: 1. 起源与背景: 在古代中国社会中,“换帖”的习俗是一种表示友谊或同盟关系的行为。通常情况下,这一习俗在文人之间较为流行,体现了他们对于友情的理解及社交礼仪的一种表现形式。 2. 具体过程: 按照传统做法,在进行“换帖”时,双方会各自准备一张写有自己名字、身份信息或其他个人标识的帖子,然后彼此交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对方的印象,并在日后能够通过这些帖子互相辨认或联络。

造句示例: 1. 昔日两位文人因共同爱好而结为兄弟,以“换帖”之礼象征彼此深厚的情谊。 2. 由于历史久远,关于他们之间是如何进行“换帖”的详细记录已无从查证。 3. 在那个讲究江湖义气的年代,“换帖”是朋友间增进了解、确立关系的重要仪式之一。 4. 现在偶尔也会有人效仿古人的方式,在特定场合下进行“换帖”,以此来表达对友情的珍视。 5. 通过“换帖”,不仅加深了双方的感情,也为后来人留下了一段佳话。

分词解释

huàn

1 给人东西同时从他那里取得别的东西:交~。对~。~工。~文。兑~。2 更改,变:变~。更(gēng )~。~马(喻撤换担负某项职务的人,含贬义)。~样。~气。~言之(换句话说)。

tiè,tiě,tiē

1 学习写字时摹仿的样本:碑~。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