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文枉法的拼音、解释、组词
舞文枉法的简介:
wǔ wén wǎng fǎ
故意玩弄文字,巧于利用法令,以达到邪恶的目的。
故意玩弄文字,巧于利用法令,以达到邪恶的目的。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玩弄法规条文,曲解法纪本意,以行奸私。歧路灯˙第一○六回:稽查书办,没有一个舞文枉法。亦作舞文巧法。
1. 玩弄法规条文,曲解法纪本意,以行奸私。《歧路灯》第一○六回:「稽查书办,没有一个舞文枉法。」也作「舞文巧法」。
《舞文枉法》是一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官员滥用职权、曲解法律或文书规范以达到个人目的或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那些利用手中的权力不公正地处理事情,不顾事实与法规,仅凭主观意愿行事的人。
详细解释:
- 舞文:在古代汉语中,“舞”有玩弄的意思,而“舞文”指的是故意玩弄文字、曲解条文。
- 枉法:意为违法乱纪,指违反法律或不公正地执法。
综上所述,《舞文枉法》形象地描绘了那些为了个人私利而不顾正义、违背法治精神的行为。
造句:
- 在那个时期,一些官员因《舞文枉法》,使得许多无辜的人受到了冤屈。
- 这些人仗着自己的权势在公堂上《舞文枉法》,随意改变判决结果,严重损害了法律的公正性。
- 为了打击《舞文枉法》的现象,司法部门加强了对执法过程的监督和审查。
- 只有建立更加完善的制度、提高官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有效遏制《舞文枉法》的行为。
- 作为执法者,我们必须坚守法律底线,杜绝任何形式的《舞文枉法》,确保公正执法。
分词解释
舞
wǔ
1 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蹈。~技。~姿。~会。~剑。~女。~曲。~台。2 耍弄:~弊。~文弄墨。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枉
wǎng
1 弯曲,弯屈,引申为行为不合正道或违法曲断:~道。矫~过正。贪脏~法。~己正人(自己身子不正,倒去矫正别人)。2 冤屈:~死。冤~。3 屈就,用于别人,含敬意:~驾(a.称对方来访自己;b.请对方往访他人)。~顾(称对方来访自己)。~临(称对方来访自己)。4 徒然,空,白:~然。~自。~费心机。
法
fǎ
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办。~典。~官。~规。~律。~令。~定。~场。~理。~纪。~盲。~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制。~治。犯~。守~。合~。宪~(国家的根本大法)。政~。奉公守~。逍遥~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办~。设~。手~。写~。3 仿效:效~。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式。~帖。5 佛家的道理:佛~。~号。~轮。~像。~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师。~器。~事。7 指“法国”:~文。~式大菜。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