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鸣瓦釜的拼音、解释、组词
雷鸣瓦釜的简介:
釜:锅。锅发出雷一般的响声。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声势烜赫。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瓦釜雷鸣」。见「瓦釜雷鸣」条。
2. 此处所列为「瓦釜雷鸣」之典源,提供参考。 战国楚.屈原〈卜居〉(据《楚辞.卷六》引)世溷浊1>而不清,蝉翼2>为重,千钧3>为轻,黄钟毁弃4>,瓦釜5>雷鸣;谗人6>高张,贤士无名7>。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注解〕 (1) 溷浊:污浊。溷,音ㄏㄨㄣˋ。 (2) 蝉翼:蝉的翅膀。常用以比喻极轻极薄之物。 (3) 千钧:形容非常重。钧,古时秤量的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 (4) 黄钟毁弃:比喻贤才不被重用。见「黄钟毁弃」 (5) 瓦釜:陶制的锅具。 (6) 谗人:以言语毁善害能的人。 (7) 无名:没有名声。
3. 此处所列为「瓦釜雷鸣」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战国楚臣屈原受谗言毁谤,怀王时,放逐汉北,楚顷襄王时虽召回重用,旋又遭谗,流放江南,于是作〈九歌〉、〈卜居〉等篇,以明己志。〈卜居〉这篇是写他一直得不到召见,理想和现实的相互矛盾,心里感到迷惑,于是去见太卜,想借由占卜结果来解开心中的迷惑。文中屈原说他不知该怎么做才是对的,觉得世间污浊不清,轻薄的蝉翼被认为是重的,千钧却是轻的,可用以校正音律的乐器遭到毁坏抛弃,才质如瓦釜,却发出如雷巨响,直似妖怪作声,庸人在职;善于毁谤别人的人位居高位,贤能的人才却没有名声。屈原以「黄钟」比喻贤士,「瓦釜」比喻谗人,感叹小人得志,世间没人了解他的廉洁坚贞。后来「瓦釜雷鸣」用来比喻平庸无才德的人却居于显赫的高位。亦用来比喻拙劣的文章却风行于世。宋朝黄庭坚〈再次韵兼简履中南玉〉诗三首之三:「经术貂蝉续狗尾,文章瓦釜作雷鸣。」正以「瓦釜雷鸣」比喻文章之拙劣与风行。
1. 比喻无才德的人居于高位。参见「瓦釜雷鸣」条。宋.辛弃疾〈水龙吟.被公惊倒瓢泉〉词:「回头落日,苍茫万里,尘埃野马。更想隆中,卧龙千尺,高吟才罢。倩何人与问,雷鸣瓦釜,甚黄钟哑?」
词语“雷鸣瓦釜”并非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固定词组,但它可以拆解为两个部分来理解。其中,“雷鸣”形容声音非常响亮、震撼;“瓦釜”通常指的是陶制的大锅,古人常用来象征缺乏技艺的乐器。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将它理解为一种比喻或形象化的表达方式,用于描述表面看似轰轰烈烈但实际上缺乏实质内容或者技术含量的事物。
详细解释
- 雷鸣:形容声音极大,让人感觉如雷贯耳。
- 瓦釜:古代用来煮食物的大陶锅,这里借指那些外表粗陋、实际无用或技艺平庸的东西。在比喻中常常是那些看起来很响亮但实际上并不具备真才实学的人或事物。
造句
- 尽管小明经常自吹自擂,但在项目实施上却雷鸣瓦釜,连最基本的程序都没做好。
- 某些营销活动虽然声势浩大,但效果差强人意,只能说是雷鸣瓦釜罢了。
- 我们应该警惕那些只喊口号却不实干的领导层,他们就像雷鸣瓦釜一样,表面轰轰烈烈,实质却一无所有。
- 他发表的文章虽然篇幅宏大,论点却如雷鸣瓦釜般空洞无力,难以说服读者。
- 尽管她唱歌声音很大,但音准和技巧却是雷鸣瓦釜,根本不是专业歌手的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雷鸣瓦釜”这一表达方式并非广泛使用的成语或惯用语,在实际使用时应确保对方能够理解其含义。
分词解释
léi
1 由于下雨时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空中闪电发出的强大的声音:~电。~鸣。~动。~雨。~霆。~厉风行。2 军事用的爆炸武器:地~。鱼~。布~。扫~。~管。3 〔~池〕古水名,在今中国安徽省望江县。现用于成语“不敢越~~一步”,喻不敢越出一定的范围。4 姓。míng
1 鸟兽或昆虫叫:~啭。~唱。~叫。~禽。鸟~。2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响。~奏。孤掌难~。3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谢。~冤。百家争~。4 闻名,著称:“以文~江东”。wǎ,wà
1 用陶土烧成的:~罐。~器。~釜雷鸣(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2 〔~特〕电的功率单位。简称“瓦”。3 用陶土烧成的覆盖房顶的东西:~当(dāng )(即瓦筒之头)。~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