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打颏的拼音、解释、组词
呆打颏的简介:
dāi dǎ/dá kē
1.亦作"呆答孩"。亦作"呆打孩"。 2.发呆,发楞。
1.亦作"呆答孩"。亦作"呆打孩"。 2.发呆,发楞。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形容发呆、发痴的样子。元.郑廷玉《后庭花》第四折:「听说道荆棘列半日,猛觑了呆打颏一会。」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二折:「莫是取命的阎王,杀人的领袖,諕的我呆打颏空张著口,惊急力怕抬头。」也作「呆答孩」。
在中文中,“呆打颏”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或成语,它可能是一个方言表达或者特定语境下的用词。根据字面意思推测,“呆”通常表示迟钝、傻的状态;“打”有攻击、撞击的意思;“颏”指的是下巴。综合这些信息来看,“呆打颏”或许可以理解为一种状态,比如因为某种原因变得不灵活或僵硬。
但是,如果要准确解释和造句,我们需要更多的上下文信息或者确认这个词汇的具体用法和语境背景。不过,为了创造一些相关句子帮助理解和使用,我们可以根据上述字面意义构建五个假想的造句:
- 由于长时间低头玩手机,他的脖子开始有些“呆打颏”了,转动起来变得不那么灵活。
- 在寒冷的冬天里,他裹着厚厚的棉衣和围巾,在雪地里行走时感觉身体有如“呆打颏”,动作缓慢笨拙。
- 尽管他已经尝试了很多次去调整姿势,但因为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呆打颏”的状态让他感到颈部特别僵硬。
- 经过一天的紧张工作,他的肌肉紧绷得像石头一样,仿佛处于“呆打颏”状态中,连简单的伸展都成了挑战。
- 被困在冰封的河流上,他们不得不“呆打颏”地前进,每一步都异常艰难。
请注意,以上造句是基于对“呆打颏”的字面意思进行的假设性解读,并非来自标准语料库或常见用法。对于这种不常见的词汇或表达,最好能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以便于更准确的理解和使用。
分词解释
呆
dāi,băo
1 傻,愚蠢:~子。~气。~里撒(sā)奸(表面痴呆,暗藏奸诈)。2 不灵活,发愣:~板。~滞。~若木鸡(形容因惊恐而发愣)。3 同“ 待 ”。
打
dǎ,dá
1 击,敲,攻击:~击。殴~。~杀。2 放出,发出,注入,扎入:~炮。~雷。~信号。~电报。3 做,造:~首饰。~家具。4 拨动:~算盘。5 揭,破,凿开:~破。~井。6 举,提起:~灯笼。~起精神。7 涂抹,印,画:~蜡。~戳子。8 写出,开出:~证明。9 捆,扎:~包裹。10 合,结合:~伙。~成一片。11 获取,购取:~水。~鱼。12 除去:~消。~杈。13 定出,计算:~算。~腹稿。14 用,采用,使用:~比喻。15 玩,玩耍:~球。16 截,停,减,退:~住。~价儿。17 表示人体发出某种行为动作:~手势。18 进行某种活动,从事或担任某种工作:~交道。~短工。19 与某些动词结合,基本上保留原动词词义:~扫。~扰。20 自,从:~哪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