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隶的拼音、解释、组词

草隶的简介:

cǎo lì
1.草书和隶书的合称。 2.专指草隶书。初期草书乃为隶书的草写体,故名。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草书与隶书。《文选.潘岳.杨荆州诔》:「草隶兼善,尺牍必珍。」

2. 草书。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五.晋》:「羲之子献之字子敬,少有盛名,风流高迈,草隶继父之美。」

《草隶》一词并非一个标准的历史或书法术语,通常来说“草书”和“隶书”是两种不同的汉字书写风格。“草书”是一种潦草、快速的手写体;而“隶书”则是在秦汉时期流行的一种方正、规整的字体。如果《草隶》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存在,那么可能需要进一步明确它所特指的内容或含义。不过,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长河中,并没有这样的专门术语被广泛认可。

关于草书与隶书:

  • 草书:是指书写速度较快、笔画连绵的汉字书写体,起源于汉代,由篆书演变而来,为了提高书写效率和方便快速记录,逐渐发展出各种不同的草书风格。

  • 隶书:是秦朝统一六国后开始推行的一种官方字体,以结构简洁、横平竖直为特点,在汉代达到鼎盛。隶书的出现标志着汉字由古文字向今文字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

下面尝试创造一些句子,假设《草隶》是一种结合了草书与隶书元素的艺术风格:

  1. 为了庆祝中国书法艺术的辉煌成就,《草隶》展览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前来参观。
  2. 这位书法家擅长将现代审美与传统的《草隶》美学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书法作品。
  3. 在这次文化周活动中,我们有幸见识到当代艺术家如何运用《草隶》,使之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
  4. 《草隶》不仅是一种字体风格,更是一种融合了古代智慧与现代创新的文化现象。
  5. 这件作品的笔触既有草书的灵动自然,又融入了隶书的方正稳重,《草隶》的独特魅力在这次展览中得到了完美体现。

请注意,在实际使用时,请确认《草隶》是否为特定场合或特定意义下的术语。如果没有明确来源或者具体指代,则建议采用传统分类如“草书”、“隶书”。

分词解释

cǎo

1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野~。茅~。水~。花~。~鞋。~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原。~坪。~行露宿。~菅人命。2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料。柴~。稻~。3 粗糙,不细致:~率(shuài )。~鄙(粗野朴陋)。~具(粗劣的食物)。4 汉字的一种书体:~书。~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体(❶指汉字草书;❷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5 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拟。~诏(为皇帝草拟诏书)。6 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野。~莽。~寇。~贼。7 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鸡。

lì,dài

1 附属,属于:~属。配~(从属)。直~中央。2 封建时代的衙役:~卒。皂~。徒~。3 旧时地位低下而被奴役的人:奴~。~仆。4 隶书,汉字的一种书体,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书。~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