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丝马迹的拼音、解释、组词

蛛丝马迹的简介:

zhū sī mǎ jì
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马蹄的印子可以查出马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蛛网的细丝与马蹄的痕迹。比喻可供寻查推求的细微线索。◎语本唐.杨筠松《龙经.上经撼龙经.破军星》。

2. ◎1唐.杨筠松《龙经.上经撼龙经.破军星》贪狼1>破军2>如顿旗,一层一级名天梯。顶尖冲前有岩穴,伸颈犹如鸡乍啼。顶头有带下岩去,引到平处如蛛丝。欲断不断马迹过,东西隐显梭中丝3>。三吉之星总如此,此处名为吉破地。 〔注解〕 (1) 贪狼:星名,即「天狼」。大犬星座的主星,是天空中除了太阳外最明亮的恒星。一月的晚上八至九点,能清晰看见。古人均认为天狼星出现或星光由青白转红时,盗贼、灾难或疾病将要发生。台湾民间称为「贼仔星」,为不吉祥、贪残及侵掠者的象征。 (2) 破军:星名,北斗的第七星。 (3) 梭中丝:藏于梭子里的丝线。梭,织布时用来牵引纬线的器具,两头尖,中间粗,形似枣核,丝束放于中空部分。 ◎2唐.杨筠松《龙经.上经撼龙经.武曲星》武曲尊星性端庄,才离祖宗即高昂。星峰自与众星别,不尖不圆其体方。高处定为顿笏样,且是无脚生两傍。如与星峰止一二,方冈之下如驱羊。方冈或为四角帐,帐中出带微飞扬,飞扬要得穿帐去,帐上两角随身张。枝叶不多关峡少,却有护卫随身防。带旗带节来拥护,旌节之峰多是双,更有刀剑同护送。刀剑送后前圆冈,离宗断处多失脉。抛梭马迹蛛丝长,梭中自有丝不断。

3. 蛛丝,指蛛网的细丝;马迹,指马踏过的足迹。蛛丝微细,马迹模糊,然多依稀可辨,两者合用指隐约可寻的线索。《龙经》是一部讲述风水地理的书籍,以龙喻地上山脉,配以九星,来定吉凶。该书〈上经撼龙经.武曲星〉中,有「抛梭马迹蛛丝长,梭中自有丝不断」,〈破军星〉中也有「引到平处如蛛丝,欲断不断马迹过,东西隐显梭中丝」的文句,都是用蛛丝、马迹来比喻地脉隐隐可寻。例如在形容贪狼破军的地形时,说整个看来像是层层叠进之天梯,最高处有岩穴突出,样子就像只正在啼叫的公鸡。从山顶有一条脉带向下延伸,来到平地虽然不明显,正有如蛛丝的样子,欲断不断,有马迹可寻;横贯东西,也像藏于梭中的丝。后来,「蛛丝马迹」就用以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

1. 比喻可以寻查推求事情根源的线索或迹象。【例】警方在现场搜寻,希望能找到些蛛丝马迹,以提供破案的线索。

1. 比喻有线索迹象可以寻查推求。清.王家贲〈别雅序〉:「大开通同转假之门,泛滥浩博,几疑天下无字不可通用,而实则蛛丝马迹,原原本本,具在古书。」

《蛛丝马迹》这个成语来源于民间故事或文学作品,通常用来比喻通过一些细微、不易察觉的现象或线索推断出某些事情的本质。字面意思较为直白,指从蛛网上的一根细丝或是马蹄踏过的痕迹中得到的信息或提示。在现代汉语中,“蛛丝马迹”一词更强调的是从微小的迹象中发现事物的关键信息。

详细解释: “蛛丝马迹”的含义在于能够通过一些细微、不明显甚至是偶然的现象,来推测出更大、更有价值的事实或者结论。它强调了敏锐观察力的重要性以及从细节处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使用这个成语时,通常是指在没有明确证据的情况下,凭借直觉或仔细的观察,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或是事情发展的线索。

造句:

  1. 他虽然不在现场,但通过蛛丝马迹,最终还是找到了真正的罪犯。
  2. 在这场官司中,律师利用了对方公司账户上的几笔异常交易作为蛛丝马迹,成功地证明了案件事实。
  3. 小说中的侦探通过观察受害者书房里书架上位置稍有变动的书籍作为蛛丝马迹,从而推断出凶手的身份和行踪。
  4. 他在案发现场仔细寻找蛛丝马迹,最终在墙角的一根纤维上发现了重要证据。
  5. 调查人员在案发小区内四处走访,从居民口中获取了一些蛛丝马迹,为案件侦破提供了有力帮助。

以上造句展示了“蛛丝马迹”一词在生活中和侦探故事中可能的应用场景。

分词解释

zhū

1 指“蜘蛛”:~网。~丝马迹。

1 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蚕~。~绸。缂(kè)~(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的手工艺品。亦作“刻丝”)。2 像丝的东西:铁~。菌~。肉~。游~。3 计量单位名,10忽是1丝,10丝是1毫。4 表示极少或极小的量:一~不差。 一~笑容。5 绵长的思绪或感情:情~。愁~。6 指弦乐器:~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竹指管乐器)。

1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匹。骏~。~到成功。~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2 大:~蜂。~勺。3 姓。

1 脚印:踪~。足~。血~。笔~。2 物体遗留下的印痕:印~。3 前人遗留下的事物:古~。实~。4 追寻踪迹:“汉求将军急,~且至臣家”。5 据实迹考知:“~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