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耻大辱的拼音、解释、组词
奇耻大辱的简介:
qí chǐ dà rǔ
奇:异常。极大的耻辱。
奇:异常。极大的耻辱。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重大的耻辱。如:满清时期和各国订定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华儿女来说,是历史上的奇耻大辱。
1. 重大的耻辱。【例】向来奉公守法的他,竟被他人栽赃指为收受回扣,简直是奇耻大辱。
1. 重大的耻辱。如:「满清时期和各国订定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华儿女来说,是历史上的奇耻大辱。」
《奇耻大辱》详细解释
含义: “奇耻大辱”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非常大的耻辱或羞愧之事。这个词中的“奇”表示特别、非常;“耻”指羞耻;“大”指程度严重;“辱”指侮辱或伤害。整个成语强调的是事情的严重性和难以忍受的程度。
来源: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其辱,甚于死。”后来在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中被进一步发展为“奇耻大辱”,用来表达一种极为强烈的羞辱感和痛心之情。
造句
- 历史事件:
-
这次国耻仿佛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奇耻大辱,它激发了无数有识之士的斗志。
-
个人经历:
-
被同学在公众场合嘲笑,让他感到无地自容,那一刻成了他一生中难以抹去的奇耻大辱。
-
虚构情节:
-
他本以为这次比赛能取得好成绩,却因一念之差而输得非常惨,这对他而言简直是奇耻大辱。
-
新闻报道:
-
新闻事件中的某些报道失实,给当事人带来了极大的精神伤害,成为了公众眼中的奇耻大辱。
-
教育场景:
- 学生作弊被老师发现后不仅受到严厉批评,在全班同学面前出丑,这让他深感羞愧,成了他成长道路上的一大奇耻大辱。
这些造句旨在展示“奇耻大辱”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和表达效果。
分词解释
奇
qí,jī
1 特殊的,稀罕,不常见的:~闻。~迹。~志。~观。~妙。~巧。~耻大辱。2 出人意料的,令人不测的:~兵。~计。~袭。出~制胜。3 惊异,引以为奇:~怪。惊~。不足为~。
耻
chǐ
1 羞愧,羞辱:羞~。雪~。奇~大辱。~笑。~骂。
大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辱
rǔ
1 羞耻:羞~。耻~。2 使受到羞耻:~骂。侮~。折~。3 谦辞,表示承蒙:~承。~赐。4 玷污,辜负:~没(mò)。~命。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