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重逐轻的拼音、解释、组词
避重逐轻的简介:
bì zhòng zhú qīng
指避开较重的责任,拣轻的承担。
指避开较重的责任,拣轻的承担。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避重就轻」。见「避重就轻」条。
2. 此处所列为「避重就轻」之典源,提供参考。 《唐六典.卷七.工部尚书》少府监1>匠一万九千八百五十人,将作监2>匠一万五千人,散出诸州,皆取材力强壮,技能工巧者。不得隐巧补拙,避重就轻。 〔注解〕 (1) 少府监:唐代职官名。辖中尚、左尚、织染,掌管五署及诸冶、铸钱、互市等监,掌百工技巧之事。 (2) 将作监:唐代职官名。辖左校、右校、中校、甄官四署及百工等监,掌管土木土匠之事。负责宗庙、陵寝、宫室及其他土木工程的营建。
3. 此处所列为「避重就轻」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唐代玄宗尊重儒术,优礼儒臣,在位期间延聘张说诸臣编订了《唐六典》。此书分吏、户、礼、兵、刑、工等六个部分,备载唐代的各项制度。工部,为古代负责营造工作的官署,《唐六典》中对工部的工匠有「不得隐巧补拙,避重就轻」的规定,意思就是:在执行任务时,不可刻意避开较繁重的工作,专拣轻松容易的去做。后来「避重就轻」被用来比喻避开艰难繁重的工作,而选择轻松容易的。亦用于比喻避开主要的问题,而只谈些无关紧要的事。
词语“避重逐轻”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原文为:“此是避重就轻之术。”其字面意思是指避开重要的、困难的事情,而选择处理较次要或轻松的事情。更深层次的意思是在解决问题时故意回避核心问题,只解决一些表面的问题,而不触及实质性问题。
详细解释
- 结构分析:这个成语由“避重”和“逐轻”两部分组成。“避重”意味着避开重要的事情,“逐轻”则指选择较轻、不那么重要或轻松的事情去做。
- 用法与含义:在实际运用中,这句话常用来描述那些人在处理问题时没有抓住关键点,而是绕着问题走,采取一些表面的解决措施。这种行为可能暂时缓解了问题,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情感色彩:“避重逐轻”带有批评意味,通常用于贬义。
造句
- 老板在决策时总是喜欢避重就轻,这样根本无法彻底解决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
- 他这次的报告只是简单地描述了一些表面现象,并没有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这明显是典型的“避重逐轻”。
- 在项目管理中,团队成员避免直接面对重大挑战,而选择完成一些小任务,这也体现了“避重逐轻”的行为模式。
- 会议讨论时总是避开核心议题,转而去讨论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这是典型的“避重逐轻”的表现。
- 避开关键的矛盾点,只关注次要的问题,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避重逐轻”,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通过这些句子可以看出,“避重逐轻”这一成语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用来批评那些处理事情不深入、没有抓住本质的行为。
分词解释
避
bì
1 躲,设法躲开:~雨。~暑。~世。~讳。回~。~重就轻。~世绝俗。2 防止:~免。~孕。~嫌。~雷针。
重
zhòng,chóng
1 分(fèn)量较大,与“轻”相对:~负。~荷。~量(liàng )。~力。举~。负~。2 程度深:~色。~病。~望。~创。3 价格高:~价收买。4 数量多:~金聘请。眉毛~。~兵。5 主要,要紧:~镇。~点。~任。~托(国家重大的托付)。~柄。6 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视。尊~。器~。隆~。7 言行不轻率:慎~。自~。
逐
zhú
1 强迫离开:~客令。放~。驱~。2 依照先后次序,一一挨着:~步。~个。~渐。~年。~一。3 追赶:~鹿(喻争夺天下)。角(jué)~(争相取胜)。追~。笑~颜开。
轻
qīng
1 分量小,与“重(zhòng )”相对:~重。~型。~便(biàn )。~于鸿毛。~尘栖弱草(喻人生渺小短暂)。2 程度浅,数量少:年~。工作~。3 用力小:~放。~声。~闲。~描淡写。4 负载少,装备简省:~装。~骑。~锐(轻装的精锐部队)。5 认为容易,不以为重要:~视。~蔑。~生。6 随便,不庄重:~率(shuài)。~佻。~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