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藏祸心的拼音、解释、组词
苞藏祸心的简介:
苞:通“包”,包藏;祸心:害人之心。心里暗藏着不可告人的坏主意。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包藏祸心」。见「包藏祸心」条。
2. 此处所列为「包藏祸心」之典源,提供参考。 《左传.昭公元年》春,楚公子围聘于郑,且娶于公孙段氏,伍举为介。将入馆,郑人恶之,使行人子羽与之言,乃馆于外。既聘,将以众逆。子产患之,使子羽辞,曰:「以敝邑褊小,不足以容从者,请墠听命。」令尹命大宰伯州犁对曰:「君辱贶寡大夫围,谓围将使丰氏抚有而室。围布几筵,告于庄、共之庙而来。若野赐之,是委君贶于草莽也!是寡大夫不得列于诸卿也!不宁唯是,又使围蒙其先君,将不得为寡君老,其蔑以复矣。唯大夫图之。」子羽曰:「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1>己,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小国失恃,而惩诸侯,使莫不憾者,距违2>君命,而有所壅塞不行是惧。不然,敝邑,馆人3>之属也,其4>敢爱丰氏之祧5>?」伍举知其有备也,请垂櫜而入。许之。 〔注解〕 (1) 安靖:安定。 (2) 距违:抗拒违背。 (3) 馆人:看守馆舍的人。 (4) 其:岂、难道,表示反诘。 (5) 丰氏之祧:丰氏宗族的始祖庙。丰氏,公孙段之赐姓为丰,故丰氏即指公孙段的宗族。祧,音ㄊ|ㄠ,远祖庙。
3. 此处所列为「包藏祸心」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据《左传.昭公元年》载,春秋时期,郑国是个小国,想和大国楚国保持良好关系,于是郑国大夫公孙段便将女儿许配给楚国公子围。但楚国其实想利用这个机会进入郑国首都,把郑国灭掉,所以当天公子围率领一大队楚国士兵前往。郑国大夫子产觉得情况不对,便派子羽前去阻止楚国进城,子羽说:「我们的城池太小了,容不下那么多人,就在城外举行婚礼吧!」但楚人以为如此不合礼法,坚持要进城。子羽只好直接了当地说:「我们国家狭小并不是罪过,但若依赖大国而一点防范之心都没有,那就是罪过了。我们本来希望联姻后,可以靠大国的力量安定自己,你们恐怕只是包藏祸心,前来算计我们吧!」楚人知道他们的诡计早被看穿,只好放弃原有的计划,但为了保持颜面,仍坚持进城迎娶,答应不携带武器,郑国这才放行。后来子羽话中的「包藏祸心」演变为成语,就用来比喻怀藏诡计,图谋害人。
1. 怀藏诡计,图谋害人。《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纪》:「阴怀妒害,苞藏祸心。」《旧唐书.卷九一.桓彦范传》:「谬承恩宠,自宜粉骨碎肌,以答殊造,岂得苞藏祸心,有此占相?」也作「包藏祸心」。
词语详解
苞藏祸心,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董二刘徐袁张刘赵种辛传第六》,原文为“苞藏祸心,外示威顺”。意思是蓄谋已久,在心中藏着不好的打算。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人内心怀有恶意、歹毒的计划或阴谋,外表却装作和善的样子。
造句
- 他表面上热情洋溢,其实早已苞藏祸心**,暗中筹划着陷害同事。
- 虽然他对下属很温柔,但私下里却苞藏祸心,总想着如何排挤掉竞争对手。
- 小王的上级总是对他假惺惺地关心备至,实则处处设下陷阱,小王心里清楚他这样的人苞藏祸心,必须时刻提高警惕。
- 他的上司表面上和蔼可亲,其实内心深处苞藏祸心,对下属的晋升打压十分明显。
- 她在职场上虽然总是笑眯眯的,但私下里却总想方设法地排挤同事,这样的行为让她显得非常让人反感,因为她苞藏祸心。
分词解释
bāo
1 花托下面像叶的小片:花~。~片。含~待放。2 茂盛:竹~松茂。cáng,zàng
1 隐避起来:埋~。包~。~奸。~匿。隐~。蕴~。~污纳垢。2 收存起来:收~。~品。~书。储~。huò
1 灾殃,苦难:~殃。~害。~患。~根。~端。~首。~事。战~。惹~。~从口出。~起萧墙(“萧墙”是照壁,意思是祸事发生在家里,喻内部发生祸乱)。2 危害,使受灾殃:~国殃民。xīn
1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2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3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