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的拼音、解释、组词
赵氏孤儿的简介:
zhào shì/zhī gū ér/er
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杂剧剧本。元代纪君祥作。春秋时晋国上卿赵盾遭权臣屠岸贾诬陷,全家被杀。赵氏门客程婴用己子替换赵氏遗腹子赵武,抚养成人,报了冤仇。除元杂剧外,同一题材作品有宋元南戏《赵氏孤儿记》、明传奇《八义记》,以及近代京剧《搜孤救孤》等。
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杂剧剧本。元代纪君祥作。春秋时晋国上卿赵盾遭权臣屠岸贾诬陷,全家被杀。赵氏门客程婴用己子替换赵氏遗腹子赵武,抚养成人,报了冤仇。除元杂剧外,同一题材作品有宋元南戏《赵氏孤儿记》、明传奇《八义记》,以及近代京剧《搜孤救孤》等。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戏曲剧目。春秋故事戏。演春秋时晋国赵氏家臣程婴、公孙杵臼合力保全赵氏孤儿赵武,二十年后,终得杀世仇屠岸贾而雪恨的故事。
《赵氏孤儿》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历史剧作,它源自先秦时期的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这部作品讲述的是春秋时期赵盾家族的悲剧以及后来的复仇故事。在晋国,奸臣屠岸贾因嫉妒与仇恨陷害忠良赵家,几乎灭尽了赵氏一族。但赵氏孤儿(即赵武)被园丁程婴救下并藏匿,同时还有另外八个婴儿也被屠岸贾带走作为借口,后被大夫公孙杵臼“牺牲”自己以证明程婴所言非虚。多年后,随着赵家后代的成长和复仇的准备完成,程婴向他揭露了真相,并帮助其完成了对屠岸贾家族的大规模复仇行动。
《赵氏孤儿》体现了忠诚、智慧与勇气的人性光辉,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极具影响力的剧作之一,在后世被改编为多种艺术形式,如元杂剧、明清戏曲以及现代话剧等。
以下是五个使用“赵氏孤儿”一词的句子:
- 他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个像赵氏孤儿那样的英雄。
- 在这部戏中,演员通过生动的表情和动作,成功地扮演了忠心耿耿的程婴,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赵氏孤儿》的故事之中。
- 赵武最终成长为一个有勇有谋的领袖人物,他的成长历程让人联想到《赵氏孤儿》中的经典情节。
- 为了纪念古代忠良人士,《赵氏孤儿》成为了许多学校历史课上的必读内容之一。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赵氏孤儿的故事被广泛传颂,成为教育后代学习忠诚、勇敢和正义的重要素材。
分词解释
赵
zhào
1 中国古代国名(a.战国时代的“赵”;b.西晋结束,匈奴族、羯族先后在北方建立“赵国”,史称“前赵”、“后赵”):~客(战国时燕赵多侠士,遂以“赵客”为侠士通称)。燕(yàn)~(燕赵之地,泛指北方)。2 姓。
氏
shì,zhī
1 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2 古代称呼帝王贵族等,后称呼名人、专家:神农~。太史~。摄~表。
孤
gū
1 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儿。遗~。托~。~寡鳏独(孤儿,寡妇,无妻或丧妻的人,年老无子女的人)。2 单独:~单。~独。~立。~僻。~傲。~茕(单独无依然)。~介。~身。~危。~芳自赏。~苦伶仃。~掌难鸣。~云野鹤(喻闲逸逍遥的人)。3 古代帝王的自称:~家。~王。4 古同“辜”,辜负。
儿
ér
1 小孩子:婴~。~戏。2 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男~。~女情。3 儿子,男孩子:~子。生~育女。4 父母对儿女的统称,儿女对父母的自称。5 助詞:❶多用作名词后缀。❷用于形容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