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民育德的拼音、解释、组词

振民育德的简介:

zhèn mín yù dé
指接济帮助人民,涵养自己的德行。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振兴民生,涵养德性。易经˙蛊卦˙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梁书˙卷二˙武帝本纪中:莫不振民育德,本????黎元。

1. 振兴民生,涵养德性。《易经.蛊卦.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梁书.卷二.武帝本纪中》:「莫不振民育德,光被黎元。」

《振民育德》是一个成语,出自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教育理念。该词由两个部分组成:“振”与“育”,具体解释如下:

  1. :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可以理解为振兴、振作;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感化、启发。
  2. :指的是人民或民众。
  3. 育德:即培养品德的意思。

综合起来,“振民育德”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通过教育和启发的方式,提升人民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古代儒家认为,良好的社会治理需要从教育着手,培养具备高尚道德品质的人才来领导社会、振兴国家。

以下是五个使用“振民育德”的造句:

  1. 为了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大力推动基础教育,做到真正的振民育德。
  2. 学校在培育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更要强调振民育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3. 历史上的盛世往往都伴随着社会风气的清明和振民育德的良好传统。
  4. 新时代下的教育改革应当以振民育德为核心目标之一,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置来实现这一理念。
  5.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承担起传播知识、弘扬文化、振民育德的责任。

这些句子既涵盖了“振民育德”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也体现了其核心价值和重要性。

分词解释

zhèn

1 搬动,挥动:~动。~荡。~幅。~臂。~聋发聩(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2 奋起,兴起:~奋。~作。~兴(xīng )。~~有辞。3 古同“赈”,救济。4 古同“震”,威震。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

1 生养:~龄。节~。生儿~女。2 养活:~婴。哺~。培~。抚~。养~。3 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导和训练:德~。智~。体~。美~。教书~人。

1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品~。公~。~行。道~。~性。~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才兼备。度~量力。~高望重。2 心意,信念:一心一~。3 恩惠:~施。~泽(德化和恩惠)。~惠。感恩戴~。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