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水相逢的拼音、解释、组词

萍水相逢的简介:

píng shuǐ xiāng féng
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浮萍漂浮水面,聚散不定。比喻两个人本来不相识,因机缘巧合偶然相逢,同时亦指交情尚属微浅。语出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2.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据《全唐文.卷一八一.王勃》引)遥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罇;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盼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1>难越,谁悲失路之人2>;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注解〕 (1) 关山:关隘与山峰。比喻路遥远或行路的困难。 (2) 失路之人:指迷路的人。

3. 浮萍是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水草,叶扁平而小,面背皆青,有须根下垂水中,会随水流四处漂动。古人观察浮萍的漂动,觉得人生的聚散,有如浮萍,所以有「萍水相逢」的说法。一般认为这句话是出自于唐代王勃所写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也就是通俗所称的〈滕王阁序〉。这篇文章是王勃参加洪州都督阎公于滕王阁上盛宴时所作。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传诵千古。但除这两句外,文章中也有几句写到奔波天涯的失意游子,「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意思是说:「群山峻岭,是如此难以超越,但有谁会去同情于迷路于其中的人?在天涯奔波中,偶然相遇的人竟都是流落在外的异乡人。」当然王勃在文章中,说这几句话是别有所指的,是在为那些有志难伸的人,抒发自己的看法。后来「萍水相逢」被摘出成一句成语,比喻人本素不相识,因机缘巧合偶然相逢。就缘分来说,自是有缘;但就交情来讲,则尚属微浅。这句成语有时偏于缘分,有时偏于交情,使用时要特别留意。

1. 萍,植物名,浮生水面,随水漂流,聚散无定。萍水相逢比喻本来不相识的人,因机缘巧合偶然相逢。【例】我和他虽是萍水相逢,却有一见如故之感。

1. 萍,浮萍。萍水相逢指浮萍因水而四处流荡,聚散不定。比喻人本素不相识,因机缘巧合偶然相逢。唐.王勃〈滕王阁序〉:「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他两个萍水相逢,年相若,貌相似,谭吐应对之间,彼此敬慕。」也作「萍水相遭」、「萍水相遇」。

《萍水相逢》详解:

“萍水相逢”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文学,用来形容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或短暂相聚的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出自唐代文学家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这里的“萍水”,指的是漂浮于水面的浮萍,随风聚散不定;而“相逢”则意味着不期而遇、偶然相遇。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那种如同浮萍一般随波逐流、无固定依附关系的人际交往状态。

造句:

  1. 两人在异国他乡萍水相逢,一见如故,共度了一个难忘的旅程。
  2. 虽然他们相识已久,但在公司里仍像萍水相逢一样,没有深入的交集和交流。
  3. 在这次会议中,我与一个行业内的专家不期而遇,真是萍水相逢的好机会。
  4. 他们在校园的一次活动中偶然相遇,并迅速成为好朋友,真可谓萍水相逢、情意深长。
  5. 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在这座小城里却萍水相逢了,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以上造句不仅体现了“萍水相逢”的含义,也通过具体的场景和人物关系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分词解释

píng

1 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水面,叶子扁平,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下生须根,开白花,称“浮萍”,亦称“青萍”、“紫萍”,多用以喻不定的生活或行踪:~泊。~踪。~水相逢。

shuǐ

1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稻。~滴石穿。~泄不通。2 河流:汉~。湘~。3 江河湖海的通称。~库。~利。~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可载舟。跋山涉~。依山傍~。4 液汁:~笔。墨~。5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外~。肥~。6 指洗的次数:这衣服洗过两~了。7 姓。

xiāng,xiàng

1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等。~同。~识。~传(chuán )。~符。~继。~间(jiàn )。~形见绌。~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2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信。~烦。~问。3 亲自看(是否中意):~亲。~中(zhòng)。4 姓。

féng

1 遇到:~遇。久别重~。~凶化吉。狭路相~。2 迎合,巴结:~迎。~君之恶。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