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仆的拼音、解释、组词

太仆的简介:

tài pū/pú
1.官名。周官有太仆﹐掌正王之服位﹐出入王命﹐为王左驭而前驱。秦汉沿置﹐为九卿之一﹐为天子执御﹐掌舆马畜牧之事。南朝不常置。北齐始称太仆寺卿﹑少卿。历代沿置﹐清废。参阅《周礼.夏官.太仆》﹑《汉书.百官公卿表》﹑《通典.职官七》。 2.旧时对绿林好汉的尊称。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职官名。周代为传王命之官,秦汉时为掌管车马及牧畜的官。《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仲山甫为光禄,申伯为太仆,延陵季子为水衡。」唐.杜甫〈丹青引〉:「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2. 对绿林人物的称呼。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只是老汉不认的太仆,休怪休怪。早知太仆来到,只合远接;接待不及,勿令见罪。」

太仆》这个词在古代中国的历史文献中指的是一个官职,主要负责管理皇帝的马匹和皇家御用的车辆。这个职位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不同的朝代中。

详细解释:

  • 太仆:在古代中国的官僚体系里,“太仆”是专司马政的重要官员之一。其职责包括养马、选马、备马、训练马匹以及负责皇家交通工具的保养和管理,以及参与祭祀等重要仪式中的御马事宜。

造句:

  1.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主为了彰显自己的威仪与实力,太仆官职的地位尤为重要。
  2. 汉武帝为了扩大疆域、加强边防,特别重视太仆的选拔和管理,确保皇家战马的质量与数量。
  3. 唐朝初期,太仆寺不仅负责皇家马匹的饲养,还参与了多种重要的祭祀活动。
  4. 在宋朝的统治下,尽管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但太仆依旧在皇宫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5. 明清两代虽然改朝换代,但历代帝王都沿袭了设置太仆这一官职的传统。

注意:

需要注意的是,“太仆”这个词现在更多地出现在历史研究或文学作品中,而非现代汉语的常用词汇。其具体职责和职位在不同朝代可能会有所差异。上述解释及造句是为了帮助理解“太仆”的历史文化背景而编制的。

分词解释

tài

1 过于:~长。2 极端,最:~甚。~平。3 高,大:~空。~学。4 很:不~好。5 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老伯。~夫人(旧时尊称别人的母亲)。

pū,pú

1 向前跌倒:~倒。前~后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