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政策的拼音、解释、组词

三大政策的简介:

sān dà/dài/tài zhèng cè
1.指孙中山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

  • AI解释

《三大政策》,通常是指中国共产党在特定历史时期制定和实施的三个主要方针或政策。这“三大政策”具体指土地革命时期的“减租减息、耕者有其田、发展生产”的土地政策,以及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三制原则”。但在此语境下,“三大政策”往往特指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施的三项重要政策:减租减息、拥护政府和拥护团结。

  1. 减租减息:这一政策旨在减轻农民所承受的地租负担,同时减少放高利贷的现象。通过这项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增强了抗日战争的支持力量。
  2. 拥护政府:指的是对国民政府的一定支持态度,即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地配合和支持国民党领导下的地方政权,在政治上不采取极端对立的态度。
  3. 拥护团结:强调了维护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通过各种方式促进不同政治力量之间的合作与团结,共同抵抗外敌侵略。

造句

  1. 在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实施的三大政策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
  2. 抗日战争中,为了赢得更多民众的支持,《三大政策》成为了根据地政府的重要施政理念。
  3. 研究《三大政策》,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共产党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策略选择和政治智慧。
  4. 今天的社会,虽然没有了《三大政策》的历史背景,但其精神内核——关注民生、团结合作,依然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5. 教材中详细讲述了《三大政策》,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分词解释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zhèng

1 治理国家事务:~治。~府。~党。~权。~纲。~策。~令。~绩。~见。~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局。~变。参~。议~。2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财~。邮~。民~。3 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家~。4 姓。

1 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2 鞭打:~马。鞭~。3 激励,促进:~动。~勉。4 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简~。5 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命。~免。~封。6 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论。~问。7 杖:~杖。8 中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与“筹”相似。9 计谋,主意,办法:上~。献~。决~。政~。~划。束手无~。10 书法用字名称,指仰横。1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