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粟的拼音、解释、组词

脱粟的简介:

tuō sù
1.糙米;只去皮壳﹑不加精制的米。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仅去除皮壳而未精碾的粗米。即糙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相齐,衣十升之布,食脱粟之食。」

脱粟》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它通常指的是去除谷物壳后的糙米。更准确地说,“脱粟”一词源于古代对去壳后的粗粮的一种称呼。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一些古籍文献中,“脱粟”一般指经过简单加工的粮食,未精制,较为粗糙。它常常被用于描述节俭或简朴的生活状态。

以下是五个包含“脱粟”的造句:

  1.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他选择了吃素饭、喝淡茶,过着与过去不同的生活,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一日三餐不再有白米饭,而是改为了糙米(脱粟)。
  2. 古人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面对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更多地倾向于选择粗糙的食物如“脱粟”来维持生计。
  3. 他一贯节俭,平时只吃粗茶淡饭、粗粮布衣,比如糙米饭(脱粟)等,以示自己对简朴生活的追求。
  4. 这家餐厅提供多种平价且健康的膳食选项,包括各种主食如粗米(脱粟)、红薯和玉米。
  5. 在倡导绿色生活的大环境下,很多年轻人选择吃素或者减少肉类摄入量,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节约资源并食用到“脱粟”等天然食品。

需要注意的是,“脱粟”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并且更多是在特定语境下表达某种意思。如果需要更准确的解释或用法,请参考具体的文献来源。

分词解释

tuō

1 离开,落掉:~产。~发(fà)。~节。~离。~落。~贫(摆脱贫困)。~稿(完成著作)。~手。摆~。挣~。临阵逃~。2 遗漏:~漏。~误。~文(因抄刊古书而误脱的字。亦称“夺文”)。3 取下,除去:~下。~帽。~氧。~脂。~胎换骨。4 倘若,或许:~有不测。5 轻慢:~略(放任,不拘束)。~易(轻率,不讲究礼貌)。轻~(轻率,不持重,放荡)。6 姓。

1 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为圆形或椭圆小粒。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称“小米”:~子。沧海一~。2 古代泛称谷类:重(zhòng )农贵~。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