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粟的拼音、解释、组词
脱粟的简介:
tuō sù
1.糙米;只去皮壳﹑不加精制的米。
1.糙米;只去皮壳﹑不加精制的米。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仅去除皮壳而未精碾的粗米。即糙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相齐,衣十升之布,食脱粟之食。」
《脱粟》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它通常指的是去除谷物壳后的糙米。更准确地说,“脱粟”一词源于古代对去壳后的粗粮的一种称呼。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一些古籍文献中,“脱粟”一般指经过简单加工的粮食,未精制,较为粗糙。它常常被用于描述节俭或简朴的生活状态。
以下是五个包含“脱粟”的造句:
-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他选择了吃素饭、喝淡茶,过着与过去不同的生活,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一日三餐不再有白米饭,而是改为了糙米(脱粟)。
- 古人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面对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更多地倾向于选择粗糙的食物如“脱粟”来维持生计。
- 他一贯节俭,平时只吃粗茶淡饭、粗粮布衣,比如糙米饭(脱粟)等,以示自己对简朴生活的追求。
- 这家餐厅提供多种平价且健康的膳食选项,包括各种主食如粗米(脱粟)、红薯和玉米。
- 在倡导绿色生活的大环境下,很多年轻人选择吃素或者减少肉类摄入量,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节约资源并食用到“脱粟”等天然食品。
需要注意的是,“脱粟”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并且更多是在特定语境下表达某种意思。如果需要更准确的解释或用法,请参考具体的文献来源。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