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度的拼音、解释、组词

节度的简介:

jié dù/duó
1.节序度数。指历象上据以推算天体运行﹑季节变化的度数。 2.规则;法则。 3.犹节制﹐约束。 4.调度;指挥。 5.见"节度使"。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节气。《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2. 法度。《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热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3. 指挥、调度。《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帝知超忠,……令邑诣超受节度。」

4. 职官名。三国吴所设,掌管军粮。

5. 节度使的简称。参见「节度使」条。

词语解析

节度(jié dù)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军政合一的地方官职,由唐代起成为军事和行政管理上的重要职务。它涉及对一个区域内的军队部署、指挥以及地方政务的处理。到了现代,“节度”一词的意义有所缩减,更多时候用来形容有计划、有条理的行为或过程。

造句

  1. 古代例子:唐朝时期,李靖被封为西海节度使,肩负着统领西部边境军队和协调地方行政的重任。
  2. 现代引申用法:在制定企业战略时,要注重对各个环节进行合理节度,确保整个流程的顺畅运行。
  3. 日常生活中:他做事很有条理,总是能够按照计划节度每一项工作,从不拖泥带水。
  4. 文学创作中:文章的语言优美、结构严谨,就像一个诗人精心节度了每一个字句。
  5. 管理角度:在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需要具备出色的节度能力,合理分配资源和时间,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节度”不仅保持了其古代官职的含义,还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中的各种情境之中。

分词解释

jié,jiē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3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6 礼度:礼~。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8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9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10 略去,简略:~选。~录。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12 姓。

dù,duó

1 计算长短的器具或单位:尺~。刻~。~量衡。2 事物所达到的境界:程~。高~。风~。3 分角的单位,一圆周角分为360度:角~。4 依照计算的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温~。湿~。经~。纬~。浓~。5 电能的单位,一千瓦小时电量的通称。6 法则,应遵行的标准:制~。法~。7 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8 能容受的量:气~。9 考虑,打算:置之~外。10 过,由此到彼:~日。~假。欢~新春。11 量词,次:一~。再~。12 僧尼道士劝人出家:剃~(剃发出家)。1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