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校书的拼音、解释、组词
女校书的简介:
nǚ xiào/jiào shū
1.唐成都名妓薛涛有文才,时人呼为女校书。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后世因以称妓女而能文者。 2.喻女才子。
1.唐成都名妓薛涛有文才,时人呼为女校书。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后世因以称妓女而能文者。 2.喻女才子。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称有才华能诗文的妇女。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出:怎念遍的孔子诗书,但略识周公礼数。不枉了银娘玉姐只做个纺砖儿,谢女班姬女校书。
1. 唐代名妓薛涛能诗文,诗人赠诗称「女校书」。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因此用以称有文才的妓女。清.全祖望〈钱尙书牧斋手迹跋〉:「黄忠烈公见诸弟子有与女校书诗者,辄戒之。」后也用以称有才华能诗文的妇女。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出:「怎念遍的孔子诗书,但略识周公礼数。不枉了银娘玉姐只做个纺砖儿,谢女班姬女校书。」
词语“女校书”在中文中通常指的是古代妇女中的一种角色,她们往往出身于文化家庭或文人世家,专门从事抄写、整理书籍等工作。这个词在现代文学作品中较为少见,主要是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背景的概念出现。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参与社会活动的范围较为有限,“女校书”多见于古代文人的记载或文学作品之中。
- 角色特点:这些女性不仅负责抄写书籍,还包括了对古籍的整理、注释等工作。她们往往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
造句:
- 在中国古代,一些女子因为家庭背景而成为“女校书”,为传承文化和学术做出了贡献。
- 王家有一位聪明才智的女性,被家人视为“女校书”培养,专门研究古籍文献。
- 尽管在那个时代,“女校书”的身份并不容易被人认可,但她仍然坚持自己的职业追求。
- 书中描述了一位古代大家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女校书”,她是家族珍贵文化遗产的守护者之一。
- “女校书”不仅能够帮助家庭保存和整理古籍资料,还可能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有所作为。
以上是根据历史背景对“女校书”的一种理解和造句尝试。请注意,“女校书”这一角色在现代语境中较少见,上述句子主要用于提供语言学习或文学创作上的参考。
分词解释
女
nǚ,rǔ
1 女性,与“男”相对。古代以未婚的为“女”,已婚的为“妇”。现通称“妇女”:~人。~士。~流(含轻蔑意)。少(shào )~。2 以女儿作为人的妻(旧读nǜ)。3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称“婺女”、“须女”。
校
xiào,jiào
1 学堂,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园。~长。2 军衔的一级,在“将”之下,“尉”之上。3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尉(统带一校的军官)。
书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