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膊的拼音、解释、组词
搭膊的简介:
dā bó
中间有袋的长带,可束腰上,亦可背在肩背上。
中间有袋的长带,可束腰上,亦可背在肩背上。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种长形布袋。参见「搭连」条。《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却见一个后生,头戴万头巾,身穿直缝宽衫,背上驮了一个搭膊,里面却是铜钱。」《水浒传》第二六回:「叫士兵解搭膊来,背接绑了这老狗,卷了口词,藏在怀里。」
2. 背褡、背心。元.李文蔚《燕青博鱼.楔子》:「则我这白毡帽半抢风,则我这破搭膊,落可的权遮雨,谁会住半霎儿程途。」
《搭膊》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在一些地方方言或特定语境下有其含义。它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服饰,通常是指古人的袖子部分或是用于包裹胳膊的布带。这种用法多出现在历史或传统服装文化的研究或描述中。
以下是5个使用“搭膊”一词的造句:
- 古代文人墨客常喜欢穿着古装,这次他们特地穿上了一件绣有精美图案的衣服,特别是袖口处(搭膊)装饰着华丽的流苏。
- 在研究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时,学者们特别关注到了搭膊的设计与演变过程。
- 为了参加传统节日活动,小李特意准备了一套古装,其中包括一件长袍和宽大的搭膊。
- 演员在拍摄历史剧时经常需要穿戴各种不同的服装,包括那些有着特殊搭膊设计的服饰。
- 传统手工艺人制作了多款具有地方特色的古代服饰,其中一些款式在袖子部分特别注重搭膊的设计。
需要注意的是,“搭膊”一词在现代标准汉语中的使用并不广泛,可能更多出现在特定的历史、文化或学术讨论中。以上造句是为了更好地展示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并不代表其常用性。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