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隶的拼音、解释、组词
配隶的简介:
pèi lì/dài
1.犹隶属。 2.将流放犯人发配至某地服役。
1.犹隶属。 2.将流放犯人发配至某地服役。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分属。《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晋书.卷八四.殷仲堪传》:「是以李势初平,割此三郡配隶益州,将欲重复上流为习坎之防。」
词语解释
配隶:
- 含义解析:
-
“配隶”一词在古代汉语中较为常用,主要用于指人或事物被分配、编入某个集体或者地区。
-
组成分析:
- “配”,意为“搭配;配合;共同担任”的意思;
-
“隶”,原义是指“隶属;附属于某人的奴隶或仆役”等含义。在古代,这个字有时也用来表示一种官职名,如“隶人”、“属吏”。
-
现代语境: 在现代汉语中,“配隶”的词用较少见,多保留于古文或特定的历史情境中使用。
-
相关词语: 配从、属从等。
造句
- 战乱期间,百姓流离失所,许多被官府强制配隶到了边远地区。
- 古代朝廷在平定叛乱后,会将罪犯配隶到各地以安民心。
- 这些书籍都是先秦时期的文献,其中记录了许多关于如何对人进行配隶的法令。
- 在那个时代,人们常常因各种原因被官府配隶,生活十分艰难。
- 《史记》中记载了多位将领因为战功而获得朝廷的配隶机会。
请注意,在现代汉语语境中,“配隶”一词已较少使用,上述造句更多是出于学术和历史研究目的。在实际交流中,通常会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相关意思。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