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案的拼音、解释、组词
香案的简介:
xiāng àn
1.放置香炉烛台的条桌。
1.放置香炉烛台的条桌。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摆放香炉、烛台、神像、牌位的长桌,比一般八仙桌为高。【例】每天清晨,奶奶都会在香案上摆几朵玉兰花来供奉佛祖。
1. 置放香炉、烛台的长几案。《西游记》第一八回:「三藏闻言,遂设香案,朝南礼拜罢!」《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正说之间,只见外边传呼:『有诏书到!』张果命人忙排香案等著。」
《香案》的详细解释
香案:
-
定义: 香案是指用于供奉香烛的地方,是祭祀或宗教仪式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器物。它通常由木头或其他材料制成,形状多样,有长方形、圆形等多种样式。
-
用途:
- 在中国传统礼仪和宗教活动中,香案主要用于摆放香炉,点燃香烛以祭拜祖先或者神明。
-
也用于供奉寺庙中的神像或佛像时使用。在道教、佛教等宗教仪式中,香案起到重要的祭祀作用。
-
文化意义: 香案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摆设,它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和精神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通过敬香表达对祖先的怀念与尊重、对神明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仪式性的行为来祈求平安、健康或丰收。
-
制作材料: 香案多采用木材制成,如楠木、紫檀等贵重木材。有时也会用金属(如铜)或者陶瓷等材质制作更为精致复杂的香案。
-
历史与演变: 在古代中国,香案作为一种祭祀用品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并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演进。不同朝代的香案在形制、装饰等方面都有所区别,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审美情趣的变化。
造句
- 我们家族历代都会在春节期间于祖祠进行祭拜仪式,在香案前点燃香烛,以示对祖先的尊敬与怀念。
- 在寺庙中,僧侣们会定期在香案上摆放供品,并且虔诚地进行诵经祈祷活动。
- 历史上许多文人骚客会在书房里设置一个小小的香案,用来陈列一些古董字画以及点香以驱蚊熏纸。
- 今天是清明节,全家人一起到祖先墓前摆放供品,并在香案上点燃烛光,寄托哀思。
- 这座寺庙里有一副雕花精美的大香案,上面装饰着各种吉祥图案,增加了整个空间的庄重感和神秘氛围。
分词解释
香
xiāng
1 气味好闻,与“臭”相对:~味。~醇。芳~。清~。2 舒服:睡得~。3 味道好:这鱼做得真~。4 受欢迎:这种货物在农村~得很。5 称一些天然或人造的有香味的东西:麝~。灵猫~。龙涎~。檀~。沉~。6 旧时用以形容女子事物或作女子的代称:~闺。~艳。7 祭祖、敬神所烧的用木屑搀上香料做成的细条:~火。烧~拜佛。~炉。~烛。8 姓。
案
àn
1 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子。~板。书~。条~。拍~而起。2 提出计划、方法和建议的文件或记录:档~。备~。议~。提~。方~。有~可查。~卷。~牍。3 事件,特指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惨~。血~。~件。~例。~犯。破~。4 古代有短脚盛食物的木托盘:举~齐眉(形容夫妻相敬)。5 同“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