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1936- )的拼音、解释、组词
丁肇中(1936- )的简介:
dīng/zhēng zhào zhōng (1936- )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生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美国全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从事高能物理、γ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1974年与他人各自独立发现j/χ粒子,为此与里希特共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生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美国全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从事高能物理、γ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1974年与他人各自独立发现j/χ粒子,为此与里希特共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AI解释
《丁肇中(1936- )》这句话简明地描述了物理学家丁肇中的基本信息。丁肇中,男,是一位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和实验物理学家,因在粒子物理学方面的贡献而著名。他于197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表彰他对J/ψ粒子的发现及其研究。
详细解释
- 丁肇中:原名蒋锡堂(英文名:Tsung-Dao Lee),中国国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 1936-:表示他出生于1936年,至今仍然在世。括号中的“-”通常用来表示该人物还在继续活跃或工作。
丁肇中因其对高能物理学的贡献而闻名于世界科学界,在粒子物理学领域的研究尤为著名。他的科学研究不仅推动了人类对于物质和能量本质的理解,同时也为实验物理学家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和技术方法。
造句
- 科学家们在研讨会上纪念丁肇中的伟大成就。
- 丁肇中和他的团队在实验中发现了J/ψ粒子。
- 丁肇中的研究表明,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知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也是卓越的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
- 丁肇中曾表示,他对科学研究充满热情,这激励了无数后来者投身科学事业。
这些造句涵盖了不同场景下提到丁肇中的例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的重要性和成就。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