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走的拼音、解释、组词
下走的简介:
xià zǒu
1.走卒;供奔走役使的人。 2.自称的谦词。
1.走卒;供奔走役使的人。 2.自称的谦词。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自称的谦词。《汉书.卷七八.萧望之传》:「若管晏而休,则下走将归延陵之皋。」《宋书.卷六六.何尚之传》:「若止于四铢五铢,则文皆古篆,既非下走所识,加或漫灭,尤难分明。」
2. 走卒,供奔走役使的人。南齐.孔稚珪〈上新定律注表〉:「将恐此书,永坠下走之手矣。」
“下走”一词在古代中国文献中较为常见,它的含义和用法根据上下文的不同会有所变化。通常,“下走”是指地位较低、职位不高的人对上级或尊者表达谦卑时所使用的敬语。它可以理解为“卑职”、“小人”或是谦称自己的一种方式。
详细解释
- 卑微身份的自述:在古代官场礼仪中,地位较低的官员常会用此词来自我介绍或表达对上级的尊敬。
- 谦逊态度的表现:通过使用“下走”,说话者能够表现出其谦虚的态度和低调的性格。
- 请求或陈述时的礼貌措辞:在某些正式场合或书信往来中,采用“下走”可以作为起始语的一部分,用来更加有礼貌地开始陈述或者提出请求。
造句
- “下走某甲,特来向阁下请教一题,望阁下不吝赐教。”——一位地位较低的学者在求教时谦虚地说。
- “下走无甚才能,仅有一腔热血,请大人多多关照。”——一个新上任的小官吏对他的上级说话时所用的话。
- “下走有事相请,望阁下能给予指导。”——一位下属在请求上司帮助或指示时的表达。
- “下走冒昧,特来拜访,愿勿吝赐教。”——来访者在正式拜见前向对方致意的话语中使用“下走”一词。
- 在一封请柬上写:“下走在此恭候佳音,望阁下不弃。”
这些句子都体现了古代文人在人际交往中的谦逊态度和礼节。请注意,“下走”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上述用法主要是基于对古文传统的一种了解和尊重。
分词解释
下
xià
1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2 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3 方面,方位:两~都同意。4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5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6 使降落:~半旗。~棋。7 进入:~海。8 投送:~书。9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10 谦辞:在~。~官。11 颁布:~令。12 攻克:攻~。13 卸掉:~货。把他的枪~了。14 用,投入精力:~工夫。15 退让:争执不~。16 做出判断:~结论。17 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18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言~”;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19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20 少于:不~二百人。21 动物生产:鸡~蛋。
走
zǒu
1 行:~路。~步。2 往来:~亲戚。3 移动:~向(延伸的方向)。~笔(很快地写)。钟表不~了。4 往来运送:~信。~私。5 离去:~开。刚~。出~。6 经过:~账。~内线。~后门。7 透漏出去,超越范围:~气(漏气)。8 失去原样:~形。~样。9 古代指奔跑:~马。不胫而~。10 仆人,“我”的谦辞:牛马~(当牛作马的仆人,如“太史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