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之歌的拼音、解释、组词
罗兰之歌的简介:
luó lán zhī gē
法国中世纪英雄史诗。原为民间流传的英雄叙事诗,11世纪末12世纪初才用文字记录下来。史诗取材于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远征西班牙的史实,歌颂了查理大帝统一法国、抵御侵略的功绩,塑造了骑士罗兰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英雄形象。
法国中世纪英雄史诗。原为民间流传的英雄叙事诗,11世纪末12世纪初才用文字记录下来。史诗取材于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远征西班牙的史实,歌颂了查理大帝统一法国、抵御侵略的功绩,塑造了骑士罗兰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英雄形象。
- AI解释
《罗兰之歌》,又称《罗兰之死》或《卡西林之战》,是一部12世纪左右创作的法国史诗,属于骑士抒情诗的早期作品。它以中世纪早期查理曼大帝时代为背景,讲述了一场在778年发生的、发生在西班牙与阿拉伯军队之间的真实战役——普拉达·德·科鲁兹战役(Battle of Roncesvalles),但故事经过了丰富的虚构加工和浪漫化处理。罗兰是史诗中的主角,他是一位忠勇的骑士,以其忠诚和英勇著称,在战场上最终壮烈牺牲。
《罗兰之歌》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价值,还对后世影响深远,它反映了中世纪社会的价值观念、英雄主义精神以及基督教信仰的重要性。这部作品的语言简洁有力,情感充沛,是研究中世纪文化和文学的重要资料。
下面提供五个使用《罗兰之歌》的造句示例:
- 尽管面临强敌,《罗兰之歌》中的主角罗兰依旧坚守阵地,表现出了无畏的精神。
- 在晚会上,诗人朗读了关于罗兰之死的片段,让听众为之动容。
- 《罗兰之歌》中罗兰的形象体现了骑士应当拥有的忠诚、勇敢和牺牲精神。
- 像《罗兰之歌》这样的史诗,通过讲述英勇的骑士故事,传递了中世纪的价值观与道德标准。
- 教师在课堂上讲述了关于《罗兰之歌》的故事,以此来启发学生学习英雄主义精神。
分词解释
罗
luó
1 捕鸟的网:~网。2 张网捕捉:~掘(用网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粮食。喻用尽办法筹措款项)。门可~雀(形容门庭冷落)。3 搜集,招致,包括:~捕。~致(招请人才)。网~。包~。~织罪名(虚构罪名,陷害无辜)。4 散布:~列。5 过滤流质或筛细粉末用的器具:绢~。6 用罗筛东西:~面。7 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绮。~扇。8 量词,用于商业,一罗合十二打。9 同“ 脶 ”。10 姓。
兰
lán
1 指“兰草”和“兰花”:~艾(“兰花”和“艾草”,喻君子和小人)。~谱(结拜盟兄弟时互相交换的帖子,上写各自家族的谱系。兰有香味,喻情投意合)。~摧玉折(喻贤人夭折,后多用来哀悼人不幸早死)。2 古书上指“木兰”。3 古同“栏”,家畜圈(juàn )。4 古同“斓”,斑斓。5 姓。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歌
gē
1 唱:~唱。~咏。~颂。~坛。~台舞榭。~舞。能~善舞。2 能唱的文词:唱~。~谱。~词。~诀。民~。诗~。~行(xíng )(旧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诗言志,~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