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历的拼音、解释、组词

太初历的简介:

tài chū lì
1.汉历法名。汉武帝太初元年邓平﹑落下闳等人所造。把一日分做八十一分﹐故又称"八十一分律历"。《太初历》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推算出135个月有23次交食的周期。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起到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止﹐共施行188年。原著已佚。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汉武帝太初元年由邓平、落下闳等所制定的历法。它是我国保存下来的第一部完整历法。规定一回归年有三百六十五又一千五百三十九分之三百八十五日,一朔望月有二十九又八十一分之四十三日,因把一日分为八十一分。也称为「八十一分律」。

太初历》是中国古代制定的一种重要历法,主要用于指导农业生产、社会生活以及天文观测等。它是在汉武帝时期由司马迁等人根据当时的天文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编制而成的,正式颁布于公元前104年。与以往历法相比,《太初历》在日月食的计算、闰年的设置等方面有显著的进步,为后世历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详细解释

  • 名称来源:该历法被称为“太初”,取自汉武帝即位时的第一个年号。它不仅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也反映了这一时代在天文观测和历法改革上的重大成就。
  • 主要内容
  • 确定了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5天,这个数值与现代科学测定的回归年长度非常接近。
  • 提出了19年7闰的原则(即19个农历年中包含7个闰月),这是为了调整阴历与阳历之间的周期性差异。
  • 历史意义:《太初历》不仅标志着中国历法体系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而且它的编制过程体现了中国古代科学家对天文现象深入研究的精神。

造句

  1. 汉武帝采纳了司马迁的建议,采用《太初历》,使得农业生产更加有条不紊。
  2. 在古代,许多重要的节日都是根据《太初历》的时间安排来庆祝的。
  3.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太初历》在计算日月食方面已经相当精确。
  4. 由于《太初历》对农事活动的影响深远,农民们都非常重视它的颁布与更新。
  5. 古代天文学家通过不断修订和完善《太初历》,使之更加符合实际天文现象的规律。

分词解释

tài

1 过于:~长。2 极端,最:~甚。~平。3 高,大:~空。~学。4 很:不~好。5 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老伯。~夫人(旧时尊称别人的母亲)。

chū

1 开始时,开始的部分:~始。正月~一。~旬。~稿。~等。~版。~试。~创。~绽。~叶(指某一历史时期的最初一段)。~夜(a.指进入夜晚不久的时候;b.指新婚第一夜)。2 原来的,原来的情况:~衷。和好如~。3 姓。

1 经过:经~。来~。阅~。~尽甘苦。2 经过了的:~程。~代。~史。~来。3 遍、完全:~览。~数(shǔ)。4 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