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岸的拼音、解释、组词
崖岸的简介:
yá àn
1.山崖﹑堤岸。 2.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二》:"同郡陈仲举名重当时,乡里后进莫不造谒,邵独不诣。蕃谓人曰:'长幼之序不可废也,许君欲废之乎?'邵曰:'陈侯崖岸高峻,百谷莫得而往。'遂不造焉。"后因以喻人严肃端庄。 3.矜庄;孤高。 4.边际。 5.引申为操守,节概。
1.山崖﹑堤岸。 2.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二》:"同郡陈仲举名重当时,乡里后进莫不造谒,邵独不诣。蕃谓人曰:'长幼之序不可废也,许君欲废之乎?'邵曰:'陈侯崖岸高峻,百谷莫得而往。'遂不造焉。"后因以喻人严肃端庄。 3.矜庄;孤高。 4.边际。 5.引申为操守,节概。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陡峻的山崖或堤岸。【例】海浪拍打著崖岸,激起了阵阵浪花。
1. 高峻的山坡或水边。《南史.卷五五.康绚传》:「或谓江、淮多蛟,能乘风雨决坏崖岸,其性恶铁。」
2. 比喻性行兀傲岩峻。《明史.卷一四八.杨荣传》:「性喜宾客,虽贵盛无稍崖岸,士多归心焉。」
词语“崖岸”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但在古文中有所提及。根据古代文献,“崖岸”的含义指的是山崖边缘或者比喻为人品高洁、刚直不阿的品格。
解释:
- 本义:悬崖峭壁的边缘。
- 引申义:形容人行为端庄正派,有很高的道德标准或原则立场。有时也用来形容性格孤傲,不易接近的人。
造句:
- 这位长者虽然年纪已高,但始终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犹如“崖岸之士”,令人钦佩。
- 他为人处事十分严肃认真,从不随波逐流,真可谓具有“崖岸”之风。
- 在那个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能够保持“崖岸”般的清高品格确实不易,值得我们学习。
- 即使面对巨大的诱惑和压力,他依然坚守道德底线,这种“崖岸”的精神非常难得。
- 他的行为就像悬崖峭壁一样坚定,不为外物所动,这正是他身上展现出的“崖岸”特质。
请注意,“崖岸”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上述解释和造句主要基于其引申义。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