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头是道的拼音、解释、组词
头头是道的简介:
本为佛家语,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原为佛教语,指道无所不在。#语出《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一八.赵州观音院从谂禅师》。后用「头头是道」形容言语清楚明白,有条理。△「井井有条」、「有条不紊」
2.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一八.赵州观音院从谂禅师》1>师初谒南泉,泉问:「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师曰:「有主沙弥。」泉曰:「那个是你主?」师近前躬身曰:「仲冬严寒,伏惟和尚,尊候万福。」泉器之,许其入室。颂曰:「解把一茎野草,唤作丈六金身2>。会得头头皆是道,眼中童子面前人。」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续传灯录.卷二六.慧力洞源禅师》。 (2) 金身:以金饰身的佛像。〔参考资料〕 《续传灯录.卷二六.慧力洞源禅师》佛祖不立,雨落街头自湿。凡圣何依?晴干自是无泥。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
3. 在佛教史上,禅宗是以不立文字为其宗旨,主张禅不可言说。但发展到后来,佛理不可言说又需言说,然而又不能落入世俗文字、语言的窠臼,于是在走到极端之后,又转向于立文字述说,因此有文字禅的出现。文字禅中有所谓的「公案」,「公案」本指官府判决是非的案例,禅宗借用它专指古代禅师的言行纪录,其中蕴含著开导弟子觉悟的经验。而「颂古」就是后来的僧人用韵文的形式,对「公案」进行赞誉性解释的语录体裁,是教禅学禅、启悟心性的教学手段。它的特点是不点破,留下参悟的话题和机锋,不直接把古圣的意旨叙述出来,而是运用生活化的比喻,绕路说禅。南宋时僧人法应收集「颂古」之作,编成《禅宗颂古联珠集》,元代的普会接续法应的工作,编成《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在规模及内容上都大有增加。典源出自于《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一八》,大意是说赵州从谂禅师在初次参见南泉普愿禅师时,即表现得不寻常。对于普愿禅师问他的问题,他并不直接回答,而是以另一种巧妙的方式应答,因此深得普愿禅师的赏识。关于这段问答,后面的颂文则是说得很明白,意谓:即使是一把小草,有智慧的人也可以将它变成一尊佛像;也就是只要悟得禅理,则道时时刻刻存在我们眼前,是无所不在的。「头头是道」这句成语原用来指道无所不在,后则用于形容言语清楚明白,有条理。
1. 原为禅宗语,指道无所不在。后用以形容言行清楚明白、有条理。【例】他才进公司没多久,没想到介绍产品时,讲得头头是道,句句内行,对产品非常了解。
1. 原为禅宗语,指道无所不在。《续传灯录.卷二六.慧力洞源禅师》:「佛祖不立,雨落街头自湿,凡圣何依,晴干自是无泥。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后遂用以形容言行清楚明白、有条理。《西湖佳话.灵隐诗迹》:「老师父既出口便成,想胸中定然头头是道。」
《头头是道》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非一个常用的专业术语,但根据其字面意义和使用语境可以大致理解为形容某人说话或做事非常有条理、方法清晰明确。它有时也被用来讽刺某些表面看起来头绪分明但实际上可能并没有实际内容的情况。下面我们从正面用法来解释这个词语,并提供几个造句。
解释:
-
头头是道:原意是指一个人在阐述道理时,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能够让人一听就明白其意图或论点。这个词常用于称赞人的表达能力。
-
但在某些语境下,也可以带有讽刺的意味,用来形容某人虽然说得头头是道,但实际上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示例造句:
- 在公司的年度会议上,李经理的话头头是道,让人觉得规划和目标都十分清晰。
- 小王做项目汇报时头头是道,每一个环节的解释都很到位,让团队成员都能快速理解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 老师在课堂上讲解问题头头是道,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思路。
- 在这次谈判中,对方的代表头头是道地提出了很多有效的建议和策略。
- 小张对于如何提高销售业绩有一套头头是道的方法论,使得他在团队中获得了很高的认可度。
请注意,在使用这一词语时,可以根据具体的语境调整其褒贬含义。在正式或书面语境中,更倾向于正面解释和使用;而在一些非正式场合或口语中,则可能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
分词解释
tóu,tou
1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骨。~脑。~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2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剃~。3 物体的顶端:山~。笔~。两~尖。4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儿说起。~绪。5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儿。6 以前,在前面的:~三天。7 次序在前,第一:~等。~生。8 首领:~子。~目。9 方面:他们是一~的。10 临,接近:~睡觉先洗脸。11 量词,多指牲畜:一~牛。12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五百。13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儿”)。14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里~”。“后~”。)shì
1 表示解释或分类:他~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2 表示存在:满身~汗。3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好诗,就是太长了。4 表示适合:来的~时候。5 表示任何:凡~。~活儿他都肯干。6 用于问句:他~走了吗?7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冷。8 对,合理,与“非”相对:~非。他说的~。实事求~。9 认为对:~古非今。各行其~。深~其言。10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我就去。11 这,此:~日。~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12 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惟你~问。惟利~图。1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