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石心肠的拼音、解释、组词

铁石心肠的简介:

tiě shí xīn cháng
心肠硬得象铁和石头一样。形容心肠很硬,不为感情所动。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像铁石铸成的心肠。形容人刚强而不为感情所动的秉性。语本《魏武故事》。

2. 《魏武故事》(据《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领长史1>王必2>,是吾披荆棘3>时吏也。忠能勤事,心如铁石,国之良吏也。蹉跌久未辟之,舍骐骥而弗乘,焉遑遑而更求哉?故教辟之,已署所宜,便以领长史统事如故。 〔注解〕 (1) 领长史:领,兼理。长史,职官名,汉代丞相和将军府等皆设有长史官,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或幕僚长。 (2) 王必:?∼西元218,东汉末人,曹操故吏,领丞相长史。后因太医令吉本等人反操,与严匡起兵讨伐,中箭而死。 (3) 披荆棘:劈斩荆棘,比喻在创业的过程中克服艰苦。

3. 「铁石心肠」原作「心如铁石」。钢铁和石块都是坚硬之物,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心,就表示此人的意志十分坚定,不容易动摇。典源《魏武故事》中,曹操授王必兼理丞相长史,并在敕诏中称赞王必,说他是自己旧时的部属,不但忠心勤劳,而且意志像铁石一样地坚定,是国家的好官员,因此授与他兼理此一官职。后来「铁石心肠」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刚强而不为感情所动的秉性。

1. 形容人意志坚定,不为感情所动。【例】看到那对母子相认的温馨场面,再怎么铁石心肠的人,都会感动得落泪的。

1. 比喻意志坚定,不为私情所惑。本为赞美之语,后多有贬义。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八.????梅花文》:「筠窗月淡,尚疑弄影之时,虽宋广平铁石心肠,忘情未得。」《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我便是铁石心肠,也该知感恩情,诸事听命。」也作「铁打心肠」、「铁心石肠」、「铁肠石心」。

铁石心肠》是一个成语,用于形容一个人非常坚强、意志坚定,即使面对极其困难或者痛苦的情况也毫不动摇。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一个人内心如同钢铁和石头一样坚硬,难以被外在因素所影响或改变。

详细解释

  • 字面意思:铁和石都是硬度很高的材料,用来形容人的性格如铁一样坚韧、如石一般无坚不摧。
  • 引申义:形容某人极其坚强、意志坚定,能够面对巨大压力或困难而不屈服。这种形容往往带有一定的赞美意味,强调对方的勇敢与毅力。

造句

  1. 虽然病痛缠身多年,但老王依旧保持着铁石心肠的态度对待生活。
  2. 小明面对学习上的重重困难,依然能够保持铁石心肠般的坚持和努力。
  3. 面对家人的反对,他始终怀着铁石心肠的决心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4. 无论外界环境多么恶劣,她都能够凭借一颗铁石心肠坚定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5. 在逆境中成长的人往往具有铁石心肠的精神面貌,这种精神是宝贵的财富。

以上造句均形象地展示了成语“铁石心肠”的使用场景和表达的意义。

分词解释

tiě

1 一种金属元素,工业上用途极广,可以炼钢,可制各种器械,亦是生物体中不可缺少的物质。2 形容坚硬:~拳。~军。~骑。金戈~马。~汉。~蹄。~腕。3 形容确定不移:~铮铮。~的纪律。~证。4 形容刚正:~面无私。5 形容表情严肃:他总是~着脸。6 黑色:~骊。~青。7 兵器的代称:手无寸~。8 姓。

shí,dàn

1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2 指石刻:金~。3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药~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5 姓。

xīn

1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2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3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cháng

1 人或动物内脏之一,呈长管形,主管消化和吸收养分,分“大肠”、“小肠”等部:~子。~衣。肝~寸断。羊~小道。脑满~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