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岸观火的拼音、解释、组词

隔岸观火的简介:

gé àn guān huǒ
隔着河看人家着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在河水对岸看火灾。※语或本清.梁启超〈呵旁观者文〉。比喻事不干己,袖手旁观,漠不关心。△「见死不救」

2. ※清.梁启超〈呵旁观者文〉(据《饮冰室文集.卷五》引)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莫过于旁观者。旁观者,如立于东岸,观西岸之火灾,而望其红光以为乐。如立于此船,观彼船之沈溺,而睹其凫1>浴以为欢。若是者,谓之阴险也不可,谓之狠毒也不可,此种人无以名之,名之曰「无血性」。嗟乎!血性者人类之所以生,世界之所以立也。无血性则是无人类无世界也。故旁观者,人类之蟊贼,世界之仇敌也。 〔注解〕 (1) 凫:音ㄈㄨˊ。鸟纲雁形目,状如鸭而略大。体长二尺许,嘴扁,脚短,趾间有蹼,翼长能飞翔,常群居于湖沼中。或称为「野鸭」。

3. 「隔岸观火」是指在河的对岸看另岸的火灾。比喻事不干己,袖手旁观,漠不关心。有人认为这句成语是出自于五代干康的〈投谒齐己〉诗,诗里有「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二句,意思是说:干康来到齐己的住所,看到对岸的红尘世界忙碌热闹如火,但是窗子里的修道者齐己却像一座山,冷冷冰冰。这里的「隔岸红尘忙似火」,语义和「隔岸观火」事实上有点差距。清末梁启超有一篇〈呵旁观者文〉,里面说:「旁观者,如立东岸,观西岸之火灾,而望红光以为乐。」这里的意思正是「隔岸观火」的意思。所以梁氏接著说这种隔岸观火的人就好像站在这边船上,眼看另一艘船沉溺,却把它当成是只水鸟沉浴水中一般。不但不去救,反而以为乐了。后来「隔岸观火」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事不干己,袖手旁观,漠不关心。

1. 隔河观看对岸失火。比喻事不干己,便置身事外,袖手旁观。【例】朋友有难,怎么可以隔岸观火,不闻不问呢?

1. 在河水对岸观看火灾,而不加关心协助。比喻事不干己,袖手旁观的态度。如:「朋友有难,怎可隔岸观火,置之不理呢?」

隔岸观火》这四个字常用来比喻对别人的困境或不幸不加援手,反而袖手旁观、幸灾乐祸的情况。在中文中,“隔”指的是距离上的隔离;“岸”指河流、湖泊等水域的一侧;“观火”则意味着观察他人财物燃烧的情景,此处的“火”,象征着别人遇到的麻烦或困境。综合来看,这四个字形象地描述了那些不主动伸出援手帮助他人而只在旁边幸灾乐祸的现象。

以下是五个使用《隔岸观火》的造句:

  1. 有些人听到朋友失业的消息后,并没有提供帮助和安慰,反而幸灾乐祸,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隔岸观火”。

  2. 对于那些在社会中坐收渔利、利用他人不幸谋取私利的行为,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应当坚决谴责这种“隔岸观火”的态度。

  3.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火灾面前,有人站在远处冷眼旁观,无动于衷,这样的行为让人感到非常气愤,简直就是在“隔岸观火”。

  4. 这个公司面对竞争对手的困境时,却没有伸出援手帮助对方解决问题,反而在旁边“隔岸观火”,坐看对方可能倒下。

  5. 面对灾难和困难,我们应该有同情心,给予帮助而不是选择“隔岸观火”。这样的行为不仅显得冷漠无情,也无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分词解释

1 遮断:~开。~离。~绝。~断。阻~。2 相去有一段距离:~壁。~年。~行(háng )。~岸观火(喻见人遇到困难,漠不关心,采取观望或看热闹的态度)。~墙有耳。3 思想感情有距离:~阂。~膜。~心。

àn

1 水边的陆地:河~。上~。两~。2 高大:伟~(魁伟,高直)。魁~。3 高傲:~忽(傲慢)。傲~。4 头饰高戴,前额外露:~帻(把头巾掀起露出前额,表示态度洒脱,不拘束)。5 古同“犴”,乡间牢狱。

huǒ

1 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力。~烛。~源。~焰。烟~。~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2 紧急:~速。十万~急。3 指枪炮弹药等:~药。~炮。4 发怒,怒气:~暴。~性。5 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毒~攻心。6 形容红色的:~红。~腿。7 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