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手相应的拼音、解释、组词
心手相应的简介:
心和手相配合。形容手法熟练,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得心应手」。见「得心应手」条。
2. 此处所列为「得心应手」之典源,提供参考。 #《庄子.天道》1>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斲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桓公2>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3>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斲4>轮,徐则甘而不固5>,疾则苦而不入6>。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7>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8>已夫﹗」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关尹子.三极》。 (2) 桓公:齐桓公(?∼西元前643),春秋时齐国的国君,姓姜,名小白,襄公弟。周庄王五十一年,以襄公无道,出奔莒。其后襄公被弑,乃归国即君位,任管仲为相,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为五霸之首。管仲亡后,怠忽政事,宠幸佞臣,霸业遂衰。在位四十二年,谥桓。 (3) 轮扁:制作车轮者,名扁,春秋齐人,生卒年不详。 (4) 斲:音ㄓㄨㄛˊ,砍、削木头。 (5) 甘而不固:松则不牢固。 甘,松缓。 (6) 苦而不入:紧则套不进去。苦,紧。 (7) 数:技术。 (8) 糟魄:即糟粕,比喻粗劣无用的东西。魄,音ㄆㄛˋ。〔参考资料〕 《关尹子.三极》曰:「人之善琴者,有悲心则声凄凄然;有思心则声迟迟然;有怨心则声回回然;有慕心则声裴裴然。所以悲思怨慕者,非手,非竹,非丝,非桐。得之心,符之手;得之手,符之物。人之有道者,莫不中道。
3. 此处所列为「得心应手」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得心应手」原作「得手应心」。先秦大哲学家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曾经说过一个故事:有一天齐桓公在堂上读书,有个工匠轮扁在堂下做车轮。轮扁看到桓公读书十分专心,就放下工具,走上堂去,向桓公问道:「您读什么书呢?」桓公就生气地说道:「国君读书,你一个小小的工匠也敢过问!」轮扁回答道:「臣不敢,臣只是从臣工作的角度来看,臣要将轮子装上车轴时,如果车轮太松车轴就不牢,太紧的话就装不进去。只有不松不紧,才能制作出一个好轮子,这完全依靠熟练的技巧,心里怎么想,手便能怎么做,这其中的技术,都是经验的累积,无法用言语文字说得很明白。我无法传授给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无法从我身上领会。古人的经验和智慧也是如此,不可能完全藉著书本传授给后人。大王,您所读的,不过是古人的糟粕而已啊!」后来「得心应手」这句成语就从工匠轮扁所说的「得之于手而应于心」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人技艺熟练,运用自如,或用来比喻做事顺利。
1. 本指书写书法时,心与手配合得很好。后泛指技艺的得心应手。《南史.卷四二.齐高帝诸子传上.豫章文献王嶷传》:「笔力劲骏,心手相应。」《儿女英雄传》第一八回:「按谱征歌,都学得心手相应。」
《心手相应》这个成语,意味着心意和行动协调一致、心意与手法配合默契。这里的“心”指的是内心的意愿或意图,“手”则是指行动、执行的手法或技能。“应”则表示相互呼应,互相配合。
详细解释
- 内心决定: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想法决定了他接下来的行动。
- 一致无间:行动和想法之间没有冲突,二者高度统一。
- 技艺高超:不仅限于一般的手艺层面,也指在艺术、操作等技能上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造句
- 小李是一名出色的画家,《心手相应》的画技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
- 在围棋比赛中,棋手们不仅要快速分析对手的策略,还要做到《心手相应》,才能在对弈中占得先机。
- 舞蹈演员练习多年,终于达到了《心手相应》的境界,每一个动作都完美地传达了舞蹈的情感。
-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心手相应》的技术是他成功治愈病人的重要保障。
- 张师傅在制作工艺品时能够将《心手相应》,无论是雕刻还是上色,都显得游刃有余。
分词解释
xīn
1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2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3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shǒu
1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心。棘~(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开始做,动手)。~不释卷。2 拿着:人~一册。3 亲自动手:~稿。~迹。~令。~书(a.笔迹;b.亲笔书信)。4 技能、本领:~法(技巧,方法)。~段。留一~。5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国~。扒~。生产能~。6 小巧易拿的:~枪。~册。xiāng,xiàng
1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等。~同。~识。~传(chuán )。~符。~继。~间(jiàn )。~形见绌。~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2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信。~烦。~问。3 亲自看(是否中意):~亲。~中(zhòng)。4 姓。yīng,yìng
1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2 回答:答~。喊他不~。~承。3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