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庶子的简介:

shù zǐ
1.周代司马的属官。掌诸侯﹑卿大夫之庶子的教养等事。秦因之,置中庶子﹑庶子员。汉以后为太子属官。两晋﹑南北朝称中庶子﹑庶子。隋﹑唐以后,改称左右庶子。历代相沿,清末始废。 2.旧时指嫡子以外的众子;亦指妾所生之子。 3.战国时秦国隶属于有爵者的服役之人。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嫡子以外的众子或妾所生的儿子。《仪礼.丧服》:「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礼记.内则》:「适子、庶子祇事宗子、宗妇,虽贵富,不敢以贵富入宗子之家。」

2. 职官名。太子宫官员之一。掌王族版籍。

《庶子》一词主要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宗法制度,特别是在封建社会背景下。"庶"字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非正妻所生的孩子,在这里特指非嫡长子。“庶子”就是指父亲的一般儿子或妾所生的儿子,他们在家族中的地位和权利通常远低于正妻所生的嫡长子。

详细解释

  1. 定义: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庶子”特指那些不是由正妻所生育的子女。在宗法制度下,嫡长子拥有继承家业、土地等重大权益的权利,而庶子在这方面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2. 文化背景: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强调“尊祖敬宗”,嫡长子作为家族承继人,在家族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其地位不可动摇。因此,庶子在社会与家庭中的权利和义务都受到一定的限制。
  3. 法律地位:在古代的法律体系里,“庶子”虽然享有部分继承权,但远不及嫡长子的待遇广泛,尤其是在财产分配上。

造句

  1. 古代宗法制度下,许多庶子因为非正妻所生而无法获得与嫡长子相同的教育和发展的机会。
  2. 尽管身为庶子,他仍然努力学习并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官员,实现了个人价值的提升。
  3. 在那个时代,庶子往往不能继承家族产业,只能选择其他的道路谋生。
  4. 他的父亲有三个儿子,其中嫡长子顺利接过了家业,而两个庶子则因为地位原因未能得到同样的机会和资源。
  5. 通过自己的奋斗,他成功证明了无论出身如何,只要有志气就能闯出一片天地。

分词解释

shù

1 众多:~务。~物。~绩。富~。2 平民,百姓:~民。~人。黎~。3 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旁支,与“嫡”相对:~子(妾生的儿子)。~母(嫡出子女称父亲的妾)。~姓(古代称与帝王没有亲属关系的异姓诸侯)。4 表示希望发生或出现某事,进行推测;但愿,或许:“~竭驽钝,攘除奸凶”。~免于难。~几(a.也许可以,表示希望;b.近似,差不多;c.旧指贤者)。~乎可行。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