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之名山的拼音、解释、组词

藏之名山的简介:

cáng zhī míng shān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形容著作极有价值。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人以著作不便问世,只合收藏在大山之中。比喻著述极具价值,能流传后世。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唐˙刘知几˙上萧至忠书论史:古之国史,皆出自一家,如鲁、汉之丘明、子长,晋、齐之董狐、南史,咸能立言不朽,藏之名山。亦作藏诸名山。

1. 古人以著作不便问世,只合收藏在大山之中。比喻著述极具价值,能流传后世。《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唐.刘知几〈上萧至忠书论史〉:「古之国史,皆出自一家,如鲁、汉之丘明、子长,晋、齐之董狐、南史,咸能立言不朽,藏之名山。」也作「藏诸名山」。

《藏之名山》这句话出自宋代文学家陆游,原句为“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藏之名山,传之后世”。其意指的是将优秀的作品收藏在著名的山岳之中,寓意着把有价值、有意义的文章保存下来,以便流传后世。这里的“名山”可以象征意义深厚的文化圣地或者历史长河中重要的文化宝库。

详细解释:

  • 文章本天成:强调文学作品应该自然而成,具有天然的美和价值。
  • 妙手偶得之:表示优秀的文学创作往往是天才灵感的偶然产物。
  • 藏之名山,传之后世:形象地表达了将有重要价值的作品收藏起来,通过时间的检验得以流传至后世。

造句:

  1. 文学作品往往需要经过时间的洗礼,那些真正优秀的文章应该被“藏之名山”,传承下去。
  2. 陆游先生的诗歌不仅反映了时代的风貌,也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应当被收藏在历史的宝库中,传之后世。
  3. 如果每位作家都能将自己心中的真善美以文字的形式流传下来,并被“藏之名山”,那将是文学史上的一件幸事。
  4. 我们不仅要珍惜当下的文化成果,更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传承下去,让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如同“藏之名山”一样,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5. 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形式为优秀作品创造一个“数字名山”,使其永载史册。

分词解释

cáng,zàng

1 隐避起来:埋~。包~。~奸。~匿。隐~。蕴~。~污纳垢。2 收存起来:收~。~品。~书。储~。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míng

1 人或事物的称谓:~字。~氏。~姓。~义。~分(fèn )。~堂。~落孙山。~存实亡。2 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为罗敷”。3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行骗钱之实。4 叫出,说出:不可~状。5 声誉:~誉。~声。~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噪一时。~过其实。6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人。~士。~师。~将(jiàng )。~医。~著。~流。~言。~胜。~剧。7 占有:不~一文。8 量词,用于人:三~工人。

shān

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2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3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