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标儿的拼音、解释、组词

草标儿的简介:

cǎo biāo er
1. 旧时物件出卖时插于其上的草秆。如: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水浒传》。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插在货品上,表示要出售的草秆。《水浒传》第一二回:「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儒林外史》第三回:「见范进抱著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

《草标儿》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并不常见,但在一些方言或俚语中可能会出现。从名称来看,“草标”可能指的是用来标记商品或物品的标签、纸片等简单标识物,而“儿”字通常用于口语表达时对名词进行轻声处理或者表示亲切、熟悉的关系。

结合上下文理解,《草标儿》在某些方言中可能是指一种简单的、临时性的标识物,比如农民在田间种植作物时用来标记不同种类或用途的植物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解释并不常见,且可能因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

造句示例:

  1. 小张来到菜市场买菜,看到卖猪肉的地方挂着一个《草标儿》,上面写着“猪后腿”。
  2. 李大爷在自家果园里种了各种水果树,《草标儿》上标注着不同品种的名称和栽种时间。
  3. 老王家的田地里插满了《草标儿》,每根竹签上都挂着写有作物种类的小纸片,方便管理。
  4. 在农村市场交易时,卖家往往会在货品旁边贴上一个简陋的《草标儿》以示价格或分类信息。
  5. 林阿姨是一位园艺爱好者,《草标儿》成了她记录和标记每种植物的好帮手。

以上造句基于对“草标儿”可能含义的理解进行构建,可能存在偏差。如果在特定语境中使用,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分词解释

cǎo

1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野~。茅~。水~。花~。~鞋。~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原。~坪。~行露宿。~菅人命。2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料。柴~。稻~。3 粗糙,不细致:~率(shuài )。~鄙(粗野朴陋)。~具(粗劣的食物)。4 汉字的一种书体:~书。~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体(❶指汉字草书;❷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5 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拟。~诏(为皇帝草拟诏书)。6 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野。~莽。~寇。~贼。7 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鸡。

biāo

1 树木的末端,引申为表面的,非根本的:~本。治~不治本。2 记号:商~。路~。~记。~志。~尺。~语。3 用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明。~题。~价。~榜(原为揭示、表明;后引申为宣扬、吹嘘)。4 给竞赛优胜者的奖品,亦指优胜:锦~。夺~。5 对一项工程或一批货物,依照一定的标准,提出价目,然后由竞争厂商选择,决定成交与否:投~。招~。6 准的(dì),榜样:目~。~领(杰出人物)。7 风度,格调:~格。8 中国清末陆军编制的名称,约相当于后来的一个团;亦用作计量军队的单位:一~人马。~下(➊总督、巡抚、提督等称归自己管辖的军队;➋下级武官对长官的自称)。

ér

1 小孩子:婴~。~戏。2 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男~。~女情。3 儿子,男孩子:~子。生~育女。4 父母对儿女的统称,儿女对父母的自称。5 助詞:❶多用作名词后缀。❷用于形容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