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柝的拼音、解释、组词

宵柝的简介:

xiāo tuò
1.巡夜的梆声。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时夜晚打更用的梆子。唐.李商隐〈马嵬〉诗:「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宵柝》这个词主要出现在古文或古典文学中,它由两个字组成:“宵”和“柝”。

  1. :在这里,“宵”指的是夜晚。在中国古代,尤其是诗词歌赋中,经常用来指代夜晚的时间段。

  2. :指的是夜间的更夫所敲打的梆子或是木梆,用于报时,提醒人们警惕和值班。在古代,很多地方都有宵禁制度,即到了晚上某个时刻禁止活动,这时宵柝声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时间的标志,也是警戒和安全的象征。

综合起来,《宵柝》一词通常用来形容夜晚更夫敲梆报时的情景,也可以引申为夜晚的值班、警戒之意。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来渲染气氛或表达作者对夜色或是安宁生活的向往与怀念之情。

以下是五个使用《宵柝》一词造句的例子:

  1. 古老的城墙之上,每到夜幕降临之时,便会有更夫击打着宵柝,提醒着人们夜晚的到来。
  2. 这首诗以“宵柝”声为背景,描绘了古代城中深夜的景象,透露出一种历史沧桑之感。
  3. 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独自一人守在荒野中的驿站前,听着远处传来的阵阵宵柝声,心中不由生发出一丝孤单与恐惧。
  4. 小说中的主人公,在经历了一系列艰难险阻之后,终于在一处偏僻的小村庄中找到了歇脚之处,夜深人静时,听到门外隐隐约约的宵柝声让他感到既安心又略带几分寂寞。
  5. 诗人通过对“宵柝”这一意象的描绘,展现了夜晚城市中的宁静与警觉并存的独特魅力。

分词解释

xiāo

1 夜:通~达旦。春~。~夜。~禁。~衣旰食(天不亮就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遁。元~。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