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獐的拼音、解释、组词

弄獐的简介:

nòng/lòng zhāng
1.见"弄麞"。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贺人生男。为弄璋的笔误。《旧唐书.卷一○六.列传.李林甫》:「太常少卿姜度,林甫舅子,度妻诞子,林甫手书庆之曰:『闻有弄獐之庆。』客视之掩口。」后用以嘲笑他人写别字或没有知识。宋.苏轼〈贺陈述古弟章生子〉诗:「甚欲去为汤饼客,唯愁错写弄獐书。」

弄獐》一词在古代汉语中较为少见,它来源于典籍《列女传·齐周处母》,用来描述一种极为罕见且特别的情况。根据该典籍记载,说的是东晋时期有一位名叫周处的青年,在被母亲教导后弃恶从善的故事。其中,“弄獐”指的是周处少年时的一个情节:他曾误入南山之中的一个洞穴,看到了一只小鹿(獐),并与之嬉戏玩耍的情景。这一故事象征着在人生道路上,即使是不经意间遇到的小事也可能成为改变命运的关键。

详细解释

  • 来源: 来自《列女传·齐周处母》。
  • 含义: “弄”在此是玩弄、逗弄之意;“獐”,一种小型鹿类动物。整体而言,“弄獐”描绘的是一种少年时期误入险境,却在偶然中获得启示的情景。

造句

  1. 尽管周处年轻时曾有过一些错误的行为,但母亲通过“弄獐”的故事教育他要改过自新。
  2.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可能成为改变命运的关键,正如“弄獐”对周处的影响一样。
  3. 在成长的过程中,“弄獐”的经历提醒我们不要忽视生活中的任何细节,它们也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启示。
  4. 每个人的成长之路都不平坦,“弄獐”成为了周处转变的重要转折点,寓意着机遇与挑战并存。
  5. 通过“弄獐”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和教育在塑造一个人品德方面的重要性。

这些句子旨在强调“弄獐”这一典故背后的故事及其象征意义。

分词解释

nòng,lòng

1 玩耍,把玩:摆~。玩~。~臣(帝王所亲近狎昵的臣子)。~潮儿。戏~。~瓦(“瓦”是原始的纺锤,古代把它给女孩子玩,意为生女儿)。~璋(“璋”是一种玉器,古代把它给男孩子玩。意为生儿子)。2 做,干:~假成真。~明白。3 设法取得:~点钱花。4 搅扰:这事~得人心惶惶。5 耍,炫耀:搔首~姿。6 不正当地使用:~权。~手段。捉~。7 奏乐或乐曲的一段、一章:~琴。梅花三~。8 古代百戏乐舞中指扮演角色或表演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