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出的拼音、解释、组词

庶出的简介:

shù chū
1.妾所生(的子女)。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妾所生的子女。《红楼梦》第五五回:「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是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

《庶出》这个词主要用来形容某个子女是父亲的妾室所生,与正妻所生的孩子相比,在家庭地位、社会地位等方面通常处于较低的位置。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这种区分极为明显,因为正妻所生的子女享有更多继承权和家族荣誉,而妾所生的子女则通常被看作身份低微。

详细解释

  • 庶出:在古代中国家庭中,由父亲与妾室所生的孩子被称为“庶出”。相对于正妻(通常是嫡妻)所生的子女,他们往往在继承权、地位和受教育机会等方面处于不利位置。这种区分反映了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

造句

  1. 他的哥哥是庶出的儿子,虽然从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但始终无法获得与正室儿子同等的地位和尊重。
  2. 历史上很多著名的人物其实都是庶出之子,但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成为了时代的英雄。
  3. 在那个时代,庶出的孩子很少有机会成为家族的继承人,因为正妻的儿子通常享有优先权。
  4. 虽然她知道自己的母亲是妾室出身,但她并没有因此感到自卑,反而更加珍惜每一刻的生活。
  5. 尽管社会观念已经大大改变,但在一些家庭中,人们仍然对“庶出”这个词语及其背后的意义有所保留和思考。

这些句子不仅使用了“庶出”这个词,还展示了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和应用方式。

分词解释

shù

1 众多:~务。~物。~绩。富~。2 平民,百姓:~民。~人。黎~。3 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旁支,与“嫡”相对:~子(妾生的儿子)。~母(嫡出子女称父亲的妾)。~姓(古代称与帝王没有亲属关系的异姓诸侯)。4 表示希望发生或出现某事,进行推测;但愿,或许:“~竭驽钝,攘除奸凶”。~免于难。~几(a.也许可以,表示希望;b.近似,差不多;c.旧指贤者)。~乎可行。

chū

1 从里面到外面:~访。初~茅庐。~笼。2 往外拿,支付:~力。~钱。~谋画策。入不敷~。3 离开:~发。~轨。~嫁。4 产生,生长:~产。~品。~人才。5 发生:~事。6 显露:~现。~名。7 超过:~色。~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8 来到:~席。~勤。9 引文、典故来源于某处:~处(chù)。语~《孟子》。10 显得量多:这米~饭。11 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提~问题。12 传(chuán)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