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姓埋名的拼音、解释、组词
隐姓埋名的简介:
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不让别人知道。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隐瞒姓名,不让别人知道真实的身分。#语出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晦迹埋名」
2.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据《元曲选》引)1>〔太白云〕我看二位都是读书君子,方今圣朝以贤良方正取士,二位不去求名应举,却是隐遁山林,为著何来?〔正末云〕小生与兄弟慕山林幽雅,遂有终焉之意。那为官的,我怎么学他?〔唱〕……【青歌儿】空一带江山,江山如画;止不过饭囊,饭囊衣架。塞满长安乱似麻,每日价大纛高牙。冠盖头踏,人物不撑达,服色尽奢华。心行更奸猾,举止少谦洽。纷纷扰扰由他,多多少少欺咱,言言语语参杂,是是非非交加。因此上不事王侯,不求闻达2>,隐姓埋名做庄家3>,学耕稼。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元.张寿卿《红梨花.第四折》。 (2) 不求闻达:不追求名誉显贵。见「不求闻达」。 (3) 庄家:农家、庄稼人。庄,同「庄」。〔参考资料〕 元.张寿卿《红梨花.第四折》当初你寄书来,要见谢金莲,元来是个妓女。我怕你迷恋烟花,堕了你进取之志,是我分付张千,则说谢金莲嫁了人也。贤弟,你在后花园中书房里安下,我却暗暗的著此妇人,只做采花,与你相见。他不是别人,则他便是谢金莲。著他隐姓埋名,假说做王同知的女儿,后来又著三婆说他是鬼,迷死了他的儿子。以此贤弟吃惊,不辞而去了。我将这妇人乐籍上除了名字,另置别馆。今日贤弟来到,伏侍你,犹然不认的他,说兀的做甚?
3. 元朝王子一写的《误入桃源》杂剧中,描述汉明帝时有二个书生刘晨、阮肇,他们为逃避乱世,在天台山下隐居修道。一日采药迷路,偶遇太白金星化身的樵夫,太白金星问他们为何不去求取功名,却在山中隐居修道。刘晨、 阮肇回答说:「这几年天下荒乱,干戈并起,官场黑暗险恶,所以避入山中修行。如此便不必管外界的纷纷扰扰,是是非非;隐姓埋名,作一个庄稼人,与麋鹿鱼虾为伴,悠闲地过日子。」「隐姓埋名」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个成语,被用来指隐瞒姓名,不让别人知道真实的身分。
1. 改换姓名,不让别人知道本来是谁。【例】村民只知他隐姓埋名,来此安度余生,却从不知他的过去以及他的真名真姓。
1. 改换姓名,不让别人知道。元.张寿卿《红梨花》第四折:「他不是别人,则他便是谢金莲,著他隐姓埋名,假说做王同知的女儿。」《儿女英雄传》第一九回:「一定是你借此躲避你那仇家,作一个隐姓埋名哑迷儿。」
词语解释
隐姓埋名:
-
释义:指为了隐藏真实姓名和身份,选择不公开或尽量减少个人的真实信息在公共领域的曝光。通常用于描述那些出于安全、保护或者特殊目的(如逃避追捕等)而故意隐瞒自身真实身份的人。
-
语源背景:这个成语源自古代中国的武侠小说和历史故事中,常用来形容一些隐居山林、隐身世外的高人或志士。在现代使用中,它更多地应用于特定情境下的行为描述。
造句
- 那个曾经声名显赫的科学家为了专心研究课题,决定隐姓埋名,彻底离开公众视野。
- 因为涉嫌参与恐怖活动,他选择了隐姓埋名的生活方式,试图躲避警方的追查。
- 她为了能够安心完成工作而不被外界打扰,隐姓埋名在小镇上过起了平静的生活。
- 他的妻子和孩子也一同隐姓埋名地生活着,直到事情水落石出才重新回到社会。
- 在那片密林深处有一座小屋,住着一位隐姓埋名的老人,他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秘密。
这些句子展示了“隐姓埋名”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和含义。
分词解释
yǐn,yìn
1 藏匿,不显露:~藏。~匿。~居。~士。~讳。2 伤痛:~恻。3 怜悯:恻~之心。xìng
1 表明家族的字:~氏。~名。贵~(询问对方姓氏的敬辞)。2 平民:万~。老百~。mái,mán
1 葬:~葬。2 把东西放在坑里用土、雪、落叶盖上:掩~。~地雷。3 隐藏:~没(mò)。~伏。~头。隐姓~名。míng
1 人或事物的称谓:~字。~氏。~姓。~义。~分(fèn )。~堂。~落孙山。~存实亡。2 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为罗敷”。3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行骗钱之实。4 叫出,说出:不可~状。5 声誉:~誉。~声。~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噪一时。~过其实。6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人。~士。~师。~将(jiàng )。~医。~著。~流。~言。~胜。~剧。7 占有:不~一文。8 量词,用于人:三~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