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天爱民的拼音、解释、组词
敬天爱民的简介:
jìng tiān ài mín
敬奉天命,爱护百姓。
敬奉天命,爱护百姓。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旧时称颂帝王尊重天命,爱护老百姓。元史˙卷二○二˙释老传˙丘处机传: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孤本元明杂剧˙下西洋˙第一折:方今圣人在位,圣智神聪,敬天爱民,豁达大度。
1. 旧时称颂帝王尊重天命,爱护老百姓。《元史.卷二○二.释老传.丘处机传》:「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孤本元明杂剧.下西洋.第一折》:「方今圣人在位,圣智神聪,敬天爱民,豁达大度。」
《敬天爱民》一词源自中国古代文化,蕴含着深厚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政治智慧。其中,“敬天”强调了对自然法则或上天意志的敬畏;“爱民”则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切关怀与爱护。这一理念体现了统治者应当以民为本,遵循自然规律治理国家的思想。
详细解释
-
敬天:在中国古代思想中,所谓“敬天”,不仅指的是对自然界神灵或天道法则的敬畏,也包含了顺从天意、遵循自然法则的意思。这种观念强调,任何治理活动都应当符合宇宙秩序和道德规范。
-
爱民:与“敬天”相对,“爱民”更多体现在具体的施政实践中,即统治者应关心民众疾苦,关注民生发展,致力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结合两者,意味着理想的统治者应该既遵循自然法则(敬天),又重视百姓福祉(爱民)。
造句
- 古代的君王若能真正做到“敬天爱民”,就能得到上天的庇护与百姓的支持。
- 政府应当以《敬天爱民》为原则,制定各项政策,既注重经济发展,又关注环境保护和人民福祉。
- 面对自然灾害时,政府需要体现“敬天”的态度,同时也要积极采取措施保护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正是“爱民”精神的体现。
- 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兼顾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做到“敬天”,同时也不能忽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要实现“爱民”。
- 治国者应当怀有强烈的“敬天爱民”意识,在决策时既要考虑长远发展,也要考虑到人民的实际需求和感受。
分词解释
敬
jìng
1 尊重,有礼貌地对待:尊~。致~。~重(zhòng )。~爱。~仰。恭~。~辞。~慕。~献。2 表示敬意的礼物:喜~。寿~。3 有礼貌地送上去:~酒。~香。4 谨慎,不怠慢:慎始~终(自始自终都谨慎不懈)。5 姓。
天
tiān
1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2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3 气候:~气。~冷。4 季节,时节:冬~。5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6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7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8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9 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
民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