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十行的拼音、解释、组词

一目十行的简介:

yī mù shí háng
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次可同时阅读十行文字。形容阅读速度的快速。※#语或本汉.孔融〈汝颍优劣论〉。

2. ※#汉.孔融〈汝颍优劣论〉(据《艺文类聚.卷二二.人部六.品藻》引)1>融以为汝南士胜颍川士。陈长文难,融答之曰:「汝南戴子高亲止千乘万骑,与光武皇帝共于道中,颍川士虽抗节,未有颉颃天子者也。汝南许子伯与其友人共说世俗将坏,因夜举声号哭,颍川虽忧时,未有能哭世者也。汝南府许掾教太守邓晨图开稻陂数万顷,累世获其功,夜有火光之瑞,韩元长虽好地理,未有成功见效,如许掾者也。汝南张元伯身死之后,见梦范巨卿,颍川士虽有奇异,未有能神而灵者也。汝南应世叔2>,读书五行俱下,颍川士虽多聪明,未有能离娄并照3>者也。汝南李洪为太尉掾,弟煞人当死,洪自劾诣合,乞代弟命,便饮酖而死,弟用得全,颍川虽尚节义,未有能煞身成仁如洪者也。汝南翟子威为东郡太守,始举义兵以讨王莽,颍川士虽疾恶,未有能破家为国者也。汝南袁公著为甲科郎,上书欲治梁冀,颍川士虽慕忠谠,未有能投命直言者也。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梁书.卷四.简文帝本纪》、《北齐书.卷一一.文襄六王列传.河南王康舒孝瑜》。 (2) 应世叔:应奉,字世叔,东汉汝南人,生卒年不详。少聪明,自幼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桓帝时为武陵太守、司隶校尉。纠举奸违,不避豪戚,以严厉为名。 (3) 离娄并照:与古代名人离娄相辉映。离娄,黄帝时人,相传能视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参考资料〕 ■《梁书.卷四.简文帝本纪》太宗幼而敏睿,识悟过人,六岁便属文,高祖惊其早就,弗之信也,乃于御前面试,辞采甚美。高祖叹曰:「此子,吾家之东阿。」既长,器宇宽弘,未尝见愠喜。方颊丰下,须鬓如画,眄睐则目光烛人。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篇章辞赋,操笔立成。博综儒书,善言玄理。自年十一,便能亲庶务,历试蕃政,所在有称。■《北齐书.卷一一.文襄六王列传.河南王康舒孝瑜》初,孝瑜养于神武宫中,与武成同年相爱。将诛杨愔等,孝瑜预其谋。及武成即位,礼遇特隆。帝在晋阳,手敕之曰:「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其亲爱如此。孝瑜容貌魁伟,精彩雄毅,谦慎宽厚,兼爱文学,读书敏速,十行俱下,覆棋不失一道。

3. 一般人用眼睛看书,一次只能看一行,可是却有一些人一次可以看多行,所以可用「一目多行」来形容阅读速度很快。比较早的用法出自于东汉孔融〈汝颖优劣论〉。这一篇〈汝颍优劣论〉,就是当时众多品评文章之一。孔融分别从八个方面来论证汝南人士胜于颍川人士:戴子高颉颃天子,许子伯嚎哭时事,许掾兴水利助乡里,张元伯鬼魂通灵,应世叔能同时阅读五行文字,李洪代弟赴死,翟文仲起义兵讨伐乱逆,袁著上书进谏。汝南地区这八个人的行为,在孔融看来,颍川人士都无法做到,因此写下这篇文章,以举证事例的方式,驳斥陈群的颍川人士优于汝南之说。原文中就见到了「五行俱下」的用法。另外在《梁书.简文帝本纪》、《齐书.河南王康舒孝瑜列传》则有读书「十行俱下」的说法,文献上也见有「七行俱下」、「数行并下」等用法。后来以「一目十行」最为常用,演变为一句成语,用来形容阅读速度的快速。

1. 形容人阅读的速度很快。【例】小华学过速读,所以看书可以一目十行。

1. 语本《北齐书.卷一一.文襄六王传.河南王孝瑜传》:「谨慎宽厚,兼爱文学,读书敏速,十行俱下,覆棋不失一道。」比喻阅读迅速。《红楼梦》第二三回:「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也作「目下十行」。

一目十行》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阅读或浏览的速度极快,能够迅速地大量摄取信息。这个成语源于古代读书人的勤奋好学精神,后世用来形容人记忆力强、理解力快或者是看书速度快的一种夸张表达方式。

详细解释

  • 出处:据传出自《汉书·东方朔传》,原句为“一目十行”。不过,具体的语境和使用情况已无法考证。
  • 语法结构:“一目十行”是一个偏正短语。其中,“一目”指的是眼睛看一次可以看见的内容;“十行”则指一行文字的长度,通常是一页书、一篇文章或一段话中的一部分。
  • 情感色彩:褒义词
  • 使用场景:适用于形容人读书速度快,记忆力好等情景。

造句

  1. 李明看书时总是能一目十行,所以他的阅读速度特别快,很快就看完了那本书。
  2. 小王学习非常勤奋,能够做到“一目十行”,很快就能把握住文章的重点。
  3. 老师表扬小华:“你真是‘一目十行’,看书的速度比别人快多了!”
  4. 在备考复习阶段,张三利用“一目十行”的技巧快速浏览了大量资料。
  5. 她的阅读速度简直可以用“一目十行”来形容,能帮助她迅速掌握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

分词解释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专~。~心~意。3 全;满:~生。~地水。4 相同:~样。颜色不~。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7 乃;竞:~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9 或者:~胜~负。10 初次:~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1 眼睛:~光。醒~。历历在~。~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2 看,视:~语。~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3 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的(dì)(亦指箭靶的中心)。4 大项中再分的小项:条~。纲举~张。5 名称:数~。巧立名~。6 标题:~录。7 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在“纲”以下,“科”以上:鸟纲中有雁形~和鸡形~。8 孔眼:网~。9 指为首的人:头~。

shí

1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2 表示多、久:~室九空。3 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háng,xíng

1 行列:字里~间。罗列成~。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二,你~几?3 步行的阵列。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5 某些营业所:银~。花~。商行。6 行业:同~。各~各业。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棉袄。~几针。